
從香港來到台灣,一路在高雄醫學大學求學、工作, 余廣亮 醫師在學生時代就想前往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行醫,2003年7月 余廣亮 醫師暫捨高醫的同事與病患,借調至本院擔任台灣駐馬拉威醫療團團長,隻身前往非洲。余廣亮與醫療團在姆祖祖中央醫院肩負起照護當地居民、訓練當地醫護人員的重任,余廣亮醫師在馬拉威醫療團服務至我國與馬拉威斷交醫療團撤團為止,四年半的時間,突破以往醫療團服務巢臼,不僅提供愛滋病醫療專業並關懷馬拉威社會,在當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救援組織交流,大幅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為了幫助當地人 身體更健康,教導寡婦村的婦女養雞,余院長也為了幫助青少年能夠遠離性行為氾濫,他設立運動場,讓青少年有正當休閒活動,而這些工作一直在進行中。
歡迎收看
<劉三講古>台灣生命力
我們一般說
很多宣教士
他們都從他們的國家
來到亞洲 東南亞
來到這裡當醫生 蓋醫院
是因為我們比較有需要
但是現在我們越來越好了
我們現在的醫學很進步
大家有一個疑問
沒有更需要的地方嗎
當然有
我們有派人去那種地方嗎
有
今天要來介紹這一位
就是他帶領整個台灣的團隊
去到哪裡呢
去非洲
去非洲 去那裡幫別人
透過整個團隊去之後
他們所帶去的這些器材 觀念
幫助的不只是那些百姓而已
幫助他們整個國家
連他們整個國家
對醫療的想法也改變了
醫療的水準就此提升
這樣是不是很好的事呢
是吧
來 趕快來看這個故事
王經理
我要去非洲宣教
什麼
你說你要去哪裡
非洲
是 非洲的馬拉威
聽說那是很有需要的地方
各個地方都很有需要
你現在是醫學中心
麻醉科的主任
這是很多人都很羨慕的
我來讀醫學就是為了救世
我年輕時的願望
就是去真正有需要的地方
那是年輕時的願望
但是現實比較重要
你有很美好的前途
來了
王經理 好久不見
是
我聽說你們有計畫要去非洲
想要來了解一下
是啊
你也知道我先生
一直想要好好服務
真正有需要的地方
妳勸他要想清楚
妳自己也要想清楚
妳是牙科醫生
去非洲開診所
生意會好嗎
沒有啦 既然要去非洲
當然也要放棄牙科的收入
什麼
你們兩個人都瘋了嗎
我是不是在做夢啊
人生很短
上帝讓我們接受這麼好的訓練
不是為了賺錢
是為了幫助無助的人
你們一個是傻子 一個是瘋子
難怪會結為夫妻
你們難道不怕嗎
說不怕是騙人的
但是人生要接受改變跟挑戰
我相信上帝的時間到了
是啊
人生是一種理想
我相信只要倚靠上帝
人生會更加圓滿
好啦...
既然如此 我只有祝福了
老實說
我實在很欽佩你們兩個
這是上帝的工作
不是我的功勞
去非洲是我的福氣
好了...
看別人的故事
想自己的人生
當醫生傳統都是
很賺錢的一個行業
怎麼會後來
醫生跑去非洲
這到底是什麼情形
我們先來介紹
他是怎麼樣來到台灣
因為他是從香港來的
來 請說
是...
我是從香港
來台灣時是高中畢業
來這裡讀大學
大學畢業之後
留在高雄醫學院
當麻醉科的醫生
後來就是屏東基督教醫院
邀請我去那裡服務
所以我就去屏東基督教醫院
後來聽說非洲馬拉威這個地方
很需要醫生
所以我才去非洲服務
原來是這個故事
你去非洲
你不覺得這個挑戰很大
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說到這點
這應該說
我那時高中的時候
上帝就感動我
我心中有一個渴望
想去一些真正有需要的地方
為上帝服務
所以後來有機會去
我很快樂...
這也是完成我的願望
上帝做事情很奇妙
我們這位醫生去非洲之後
那幾年之間發生很多事情
我們趕快來看
從屏東基督教醫院來的
余廣亮院長
這一年來到他很熟悉的國家
馬拉威
來關心當地醫院的醫療工作
在台灣跟馬拉威
還有邦交的時候
他是馬拉威醫療團的隊長
現在兩國已經斷交
他仍然以國際組織的身分
繼續在當地服務
余醫師是一位麻醉科醫師
在參與馬拉威醫療團工作之前
他曾在高雄醫學院服務
好像我每天的生活就是這樣
也許好像當中有幫助到人
可是這個幫助是沒有延續性的
對自己的當時候的價值
也是給自己一個很大的問號
剛好有一個機會
屏基在承接
我們國合會的一個醫療團
在馬拉威
他們問我要不要去
其實我當時跟太太考量
問太太說 可不可以去
她說
她告訴我一個事情 她說
我想看你現在可以了
余院長跟醫療團
在2003年來到非洲的馬拉威
從台灣
來到這個遙遠又貧窮的國家
這趟旅程對他的生命跟工作
都帶來很大的改變
我們台灣很多高科技
我們做一個檢查
做一個檢查 發現...
照一個影像
做一個CT斷層 核磁共振
還有什麼正子 什麼...
在那邊沒有
我們要去摸病人
要去聽病人
透過病人的語言
表達一些問題
我跟病人之間的接觸更密切
遠超過我在台灣的時候
所以我想這個是一個
很大的一個領悟
在非洲大陸東南方的馬拉威
是非常非常貧窮的國家
那裡的醫療資源非常欠缺
在北部最大間的姆祖祖醫院
是吳院長和醫療團
最主要的服務據點
後來看到
很多住在偏遠地區的病人
需要幫助
他們就派醫師
去各地做巡迴醫療
跟著團隊上山下海的
范思善醫師
是屏東基督教醫院的
心臟外科醫師
從醫療團一開始成立
就在當地服務了五年
在這段時間當中
他為超過四千個病人開刀
是團隊裡面最資深的醫師
我本人是心臟外科醫生
從事這個職業的人
都會認為自己很了不起
這個是普遍的一個現象
可是你去了非洲就感覺到
這是一個禮物
就是上天給你的一個幫忙
然後 比如說我們在台灣
我們有很進步的設備
有很好的東西
可是在那種原始地方
其實你靠的是你的技術
譬如說你就必須要去用
最原始的方式去開刀
所以會感覺到
自己是被祝福的
就是你有這個本事
可以在那邊做事
是上帝的祝福
在馬拉威
最普遍的疾病就是愛滋病
由於沒有正確的性教育觀念
很多人從青少年開始
就有性行為
因此感染到愛滋病
但是當地並沒有完整的醫療
可以提供治療
余院長跟當地的衛生部合作
在姆祖祖醫院成立彩虹門診
專門醫治愛滋病的病人
我們面對很多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
當地的傳統治療師
就是traditional healer
講得白一點就是巫師
他們有治療愛滋病的草藥
他們號稱說可以治療愛滋病的
可是當我們出現
這個藥物的時候
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打擊
我們搶走他們的生意
所以他就告訴我們
告訴民眾
你們不要去這個彩虹門診
他們的藥很毒的
你吃就會死了
可是很多人就不來了
我們是在這樣的處境當中
一步一步這樣走過來
開始去的時候 我們那時候
常常有些我想開的刀
晚上吃飯我就跟他們講
明天有個什麼什麼病人
可是沒有血
當時醫療團就十幾個人
我們就
很多人都很熱心就捐血
這個狀況大概維持了半個多月
一個多月
我後來突然警覺到這樣不行
我們應付這麼多病人
都靠我們自己捐血怎麼可以
所以後來才會有一個捐血活動
我們會搭配很多的
配合愛滋病的宣導
你會覺得真的很感動
就是說我們今天做這件事情
如果
當然我們不敢說 我們講完
這些人都不會得愛滋病
不見得這麼偉大
但是你會覺得說
我們至少有播種
而且每一段時間
會去一下這個學校
跟他再強調一次
也許這樣就會有一些人
從此他就不會得愛滋病了
已經建好的網路分享器
我們有一個新的
已經取得了
余院長到馬拉威北部的
地區醫院
去關心當初醫療團
為醫院設計的愛滋病資訊系統
透過這個設備
可以專門為愛滋病病人
追蹤病情
建立個人的病歷
這種比較落後國家
不像我們台灣有健保卡
不像有身分證
所以他有可能早上來說
我是某某某
晚上來又是某某某
這種情況就造成說
他們常常會為了這個藥
你就會去浪費到醫療的資源
所以當初我們就是想說用指紋
用指紋最主要是說
指紋我們都知道
這是人獨一無二的
一個身分特徵
我們透過指紋
可以產生出他一組獨立的序號
這個序號是在各個醫院
都是獨特的
這個序號可以反推
找到你的指紋
因為這個主要的核心
讓我們當初從一間醫院
到現在已經拓展到
整個馬拉威北部
都是使用這樣子的方式
在做愛滋門診的控管
甚至在未來
我們希望說能夠推廣到
不同的系統上
不是只有專注在
愛滋門診這一塊
豆漿
愛滋病人不是治療而已
營養很重要
他沒有營養
沒有恢復他的體能
因為他是一個耗盡的疾病
現在我們已經成立一個
豆奶工廠
上個月已經認證
當地的衛生單位給我們通過
現在已經有產品了
我們希望透過它這樣的方式
幫助他們做生意
可以賣豆漿 也自己可以喝
我們有三十幾位寡婦
成為一個團體
我們教她們養雞 訓練她們
她們現在養雞
已經可以自力自足了
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計畫
來幫助愛滋病人
能夠獲得
取回他當人的尊嚴跟價值
他不是只有到那邊去幫人家
當地的人治療疾病而已
不會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而且他甚至看到他
每一個病人背後的
可能對社區健康的影響
預防疾病
他怕他們再把疾病蔓延出去
或者是帶來他們疾病的
這個背後的生活
或者社區的環境
他們有想到這個問題
所以我想我對他們團隊
對於余團長
我覺得最感佩是說
他們已經做到我們講
最上等的醫生
非洲是跟我們很不同的地方
所以他停留在那裡的幾年中
他有聽到很多的故事
他也親自參與很多故事
其中有一個故事他常常分享
改變他對生命很多看法
他也體會到說
上帝都沒有偏待人
雖然在非洲
跟一般的物質
差很多很多的地方
但是寶貴的生命都是一樣的
這個故事說到有一個媽媽
她帶著她四歲的孩子
來醫院找他
這個孩子因為從兩歲
就感染到愛滋病
當然不是他的問題
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
所以這個孩子很可憐
所以到四歲的時候
非常非常的瘦小
其實已經完全沒辦法
再接受治療
所以醫生看了很痛心
看著一個媽媽抱著孩子
來到他面前
他真的很傷心
他就跟她說
抱歉 對不起
這個孩子我們真的已經沒辦法
這個媽媽聽到他這麼說的時候
都沒有說什麼
只有跟醫生道謝
說 謝謝...
然後將這個孩子抱在懷中
然後讓這個孩子吸奶
喝母奶 就是說讓這個孩子
再回到他剛出生的時候
剛出生被媽媽抱著
喝母奶那種感覺
四歲的孩子
抱在懷中
讓這個孩子再吸她的母奶
然後唱歌給他聽
慢慢不到幾分鐘
這個孩子就當場離世了
但是離世之後很安靜
所以讓院長非常感動
他說上帝真的照顧每一個人
就算這些非洲的孩子
上帝也是非常照顧他
所以幫助他對於醫療的工作
對於當地的工作
他更加地投入
我最記得有一個女生
現在還在我們的地方工作
她是我們的標竿
當她來的時候四十公斤
她治療之後
當天門診到五點鐘結束
她不走
我就說
我們已經關門了 妳走
她就說
醫生 我沒有吃東西
她等到六點多都不走
天也快黑了
所以我當時有破壞規矩
就拿一些錢給她
讓妳買東西
妳趕快去吃東西
第二天她又來了
她說
我吃東西了 我有體力了
可是我沒有工作
誰會請一個愛滋病人呢
她說 我沒有工作
她第二天的要求不是吃東西
她要工作了
她真的是這樣一直哀求
我真的沒有任何的言語
可以跟她說 拒絕她
所以我們就給她成為我們的
彩虹門診的一個同工
給她一點點的生活費用
結果她身體越來越強壯
她是最能夠幫助愛滋病人的
一個同仁
不是醫生 不是護士
而是她
醫療團在醫院為愛滋病患者
不但建立了完整的醫療服務
也訓練當地人成為醫護人員
讓他們可以照顧自己的鄉親
團員每一天在馬拉威工作
也跟在地人一起生活
這幾年的時間
培養了很深的感情
他們樂天
覺得人 生 老 病 死
是一個沒有人可以
逃避的一個過程
我最記得常常我們看到
有些病人在我們手上死亡了
家屬反而說給我們鼓勵
他說 你盡力了
不過我相信時間也到了
這個對我們很大的鼓勵
我想在台灣是不容易的
雖然是東西很不好
可是你會感覺到
真的是在做榮神益人的事情
這是讓我在那邊
可以待很久的原因
我覺得我們必須要接納
他們的生活習慣
然後他們的一些態度
也並不能夠因為缺藥
而不去治療他們
而是我們要去關懷他們
我只是因為我懂這一塊
我把這樣子一塊的經驗
分享給你
同樣的 我在那邊
也有非常多當地的朋友
他們也是把他們知道的事情
分享給我
所以我覺得台灣的年輕人
本來就應該要多去走出
台灣這個世界
應該走向國際
2008年 馬拉威跟台灣斷交
因為這個原因
代表國家駐馬拉威的醫療團
需要結束所有的工作回到台灣
當我們走的時候
我們很匆匆忙忙就離開了
其實當時候很困難說
這五千個人怎麼辦
我們已經沒有政府幫我們了
我們只能夠透過
非政府的機構來成立
所以我就再跑去挪威
尋找一些
可以幫我們合作的夥伴
有一位老牧師
也是我們屏基的董事之一
他就幫我們
用一個挪威的合作關係
我們成立一個NGO在馬拉威
我們就開始我們今天的工作
當我回去的時候 他們覺得
雖然沒有政府了你們還是回來
他也感覺到
我們真的是愛他們
這樣的關係就跟以前不一樣
以前你有多少錢拿過來幫我們
我們現在沒有錢了
可是我們拿我們自己過來
幫助你們
再次回到馬拉威
余院長把之前
愛滋病治療計畫繼續進行
他在當地成立運動中心
讓他們有正當的休閒活動
避免氾濫的兩性關係
吳宗樹是屏東基督教醫院
派去馬拉威作衛生教育的老師
他訓練當地人才
提供各地資源的需要
將愛滋病的工作
推展到更多的地方
他們其實有些人都很聰明
像我們現在當地的同工
都是馬拉威人
除了我之外 都是馬拉威人
他們其實就是之前
早期跟著醫療團工作
但是因為之前醫療團
是政府的組織
所以有一些的規定
他們可能沒有受到
我們沒辦法
給予他們太多的權利
就是授權的部分
可是因為我們回去之後
像我現在在那邊工作
跟屏基的話
我們都是
最希望都是用當地的人
所以像我現在回來
在當地沒有一個台灣人
全部交給當地人
我們幫助他們
不是要把台灣一套放進去
而是說我們必須要幫助他們
認清他們為什麼要進步
為什麼要改善這個部分
然後他們才有動力去改善
也要他們會想辦法
去克服他們環境的受限
利用他們所有的 僅有的資源
才能夠提升
經過好幾年的努力
余院長在馬拉威創立的
愛滋病醫療系統
已經推廣到北部十一間醫院
他也計畫將這個系統發展
運用在其他醫療的專科上
這片還沒蓋建築物的空地
是余院長計畫成立的
愛滋病醫療中心
他也為這地方來尋找經費
期待能夠為當地人成立一個
專門醫療愛滋病的地方
他們有很豐富的天然的資源
有很豐富的物產
可是為什麼沒有好好地去
能夠得到應該有的回報
因為沒有管理好
假設我們做為我們先進的地方
我們協助他們管理
教育他們怎麼去
按照他們的文化 價值
來建立他們的管理制度
我覺得他們絕對
不會成為世界的負擔
還會成為世界的一個
不斷資源灌注的地方
當地他們很需要的是腳踏車
因為都壞光了
車都壞光了
還有 你看那個路況
你看余院長這個人
他就是很有本事
而且很謙卑
這很了不起
這是基督徒的特質
你看我可能覺得能言善道
對不對
其實我覺得我跟他比差太遠了
他才能
一個領袖才能建立這個精神
讓每一個人都願意這樣做
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院長他是一個很謙卑的人
然後他的謙卑就是
承受一切的那種人
然後對我來講的話我會覺得
如果有人願意
就是他在一個位階上
然後他可以這麼的謙卑
我就會覺得我盡所能的幫他
我們剛接到一個電話
是非常緊急的
這位是約瑟夫 余醫生
是我們的國際主管
可是當我去到那邊
我體會到一個地方說
除了我自己能力有限
確認了
第二個更重要的是
上帝沒有偏待人
常常我們在醫療當中
我們最困難最困難的地方是
我們常常說 視病如親
好像是一個
大家都覺得滿不錯的道理
我也覺得這個是很不錯的道理
可是上帝不單只是視病如親
祂是看每一個人都是寶貴的
用上帝的愛
來服務馬拉威的居民
是余院長的動力
在醫療服務的過程當中
他也體會到
上帝要透過他
來祝福這塊土地的百姓
馬拉威的醫療計畫
是他要繼續努力的目標
這份堅持的精神
也影響到更多的醫護人員
在有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看到自己的責任
我們知道非洲有一種病
很嚴重
叫做愛滋病
這種病很嚴重
所以院長帶領團隊去那裡
也花很多時間在處理這種病
除了專門解決這個問題以外
他還幫助當地的居民
做什麼 養雞
意思是說 不只是醫療而已
因為我既然關懷你們
我也看到你們整個生活習慣
很多就是生活習慣差 衛生差
才會生病
所以有連帶關係
你不只是治病而已
你要包括他們之前的生活方式
都要關心他們
所以他也幫助他們來改善
他們的生活
他也幫助他們的下一代
下一代的孩子若觀念正確
就比較不會生病
所以從預防的方面
他也做了很多
不但如此
他不是做完就走
他也建立當地人
你們也要對醫療的方面
你們要有這種知識
他也希望可以培養當地人
自己也能有醫療的專業
所以像這樣子
可以說
過去別人幫助我們
現在我們有能力
換我們幫助別人
這才是我們所說的
台灣生命力
下一集請繼續收看
<台灣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