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詩」是用來讚美天上的王,頌揚耶和華的王權。詩人用許多華麗排場或百姓歌頌,來形容耶和華的威儀及榮耀,耶和華仍然掌權作王。這類詩篇述說許多盛大場面和天災異象說明世間的混亂,也以自然現象顯出耶和華的大能,人應當只將信心的眼目專注在祂身上。
各位弟兄姊妹 大家平安
歡迎再一次來到空中聖經學院
我是鍾平貴牧師
我們要繼續來看詩篇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
另外一組的詩
我們叫做登基詩
什麼是登基詩呢
登基詩它的主要的內容
就是讚美 頌讚耶和華的王權
在詩篇四十七篇
九十三篇
九十六到九十九篇
都是屬於登基詩
它跟君王詩的差別是什麼呢
我們介紹過君王詩
這裡講到登基詩
乍看之下好像非常的類似
君王詩它描述的是以色列的王
地上的王
而登基詩它是讚美天上的王
是頌揚耶和華的王權
所以一組詩篇是講地上的王
另外一組詩篇是講天上的王
所以講到天上的王
登基詩它的特色的子句
就是耶和華是王
我們使用登基這個詞彙
主要是受到挪威的學者
莫文克他的影響
我們曾經介紹過
他以形式批判的方式
把詩篇做了分類
而且尋求詩篇背後的歷史情境
他認為這組的詩篇
是以色列人仿傚巴比倫
他們在每一年新年的時候
會重演他們的主要的神祇
瑪爾杜克重新登基作王
這樣的一個節慶
所以他認為以色列人
就是仿傚他們這樣的習俗
也在每一年的住棚節
他們抬著約櫃
為耶和華重新加冕登基
舉行節慶典禮活動
他們所吟唱描述的詩歌
這樣的講法
看起來滿有吸引力的
但是很困難的地方是
我們在舊約聖經裡面
我們看不到有這種
節慶活動的記載
而且莫文克他強調
以色列人向巴比倫來取經效法
這種的觀念講法
令很多的學者無法信服
卜洛克他喜歡稱這組的詩篇
為耶和華作王詩篇
尤其它大部分屬於第四卷
若是我們按照
正典記錄來看的話
正好為大衛王朝沒落的時代
提供了一個新的屬靈的視野
在公元前586年猶大國滅亡
而詩篇八十九篇
就是結束整個第三卷的詩篇
它處理了大衛之約失效的問題
在流亡被擄的時代
大衛王室不再作王
但是耶和華仍然作王掌權
登基詩的內容
就是傳達這方面的信息
祂揀選的以色列失敗背約
無法履行耶和華
在她身上的使命
但是耶和華沒有失敗
祂依然高居寶座
祂的旨意沒有失敗
祂依舊掌權
祂的旨意計畫仍在進行當中
所以在大衛之約
失效的日子裡面
詩人用信心的眼光
投注坐在天上寶座的
耶和華身上
超越眼見一切的虛無
上帝的國
有一天必要闖入
人類的歷史裡面
所以它在第四卷裡面
以登基詩來探討耶和華作王
的確有它編排上的目的
主要來鼓舞那些
對大衛之約失效感到失望的人
讓他們重新地點燃信心之火
因為有一天耶和華
仍要重臨耶路撒冷登基作王
詩人在這組詩篇裡面
他運用許多讚美的詞彙
來強調耶和華祂的王權
還有祂是公義的王
祂要按公正審判萬民
公義的強調
就意謂著一些不法
邪惡的勢力最後會瓦解的
詩人也描述耶和華
祂統管萬有的王權
還有祂的威嚴
祂創造萬物
就暗示大地都是祂的地盤
祂有權管理
祂有權審判
因為大地都是屬於祂的
耶和華祂在列邦當中
顯明祂的至高主權
還有祂得勝的作為
相對來說
外邦的偶像就顯得無能和虛無
所以在詩篇第九十六篇
祂是無所不能的上帝
祂要在全地建立公平和公義
在詩篇九十八篇
第2節到第7節裡面
詩人更使用了希伯來文的
一種未完成式
還有預言的完成式的寫作
來描述上帝在未來的顯現
所謂預言的完成式
就是以完成式來表達
未來還沒發生
但是看來已經完成的事情
今天雖然它是未來的事情
可是從今天的眼光來看
已經完成了
詩人就告訴讀者
耶和華是未來統治的王
加爾文還有德里慈
他也認為耶和華作王的詩篇
它們含有彌賽亞的意涵
在末世
耶和華要以道成肉身的形式
來降臨在錫安
當然我們知道這種的描述
就是指著耶穌基督的再臨
我們稍微來介紹
這一小組詩篇的主旨
這組的詩篇有幾個特色
我們在這裡稍微來提一下
在這七篇的裡面
我們可以看到詩人
他經常用君王登基即位
加冕大典的排場來描述
形容耶和華的威儀和榮耀
我們知道一個地上的君王
他登基或他就職大典
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一個排場常常可以顯示
這個君王的威儀和他的權柄
所以為什麼君王的登基大典
他們非常看重它裡面的內容
大小的佈置
這個跟他威儀和權柄的展現
有密切的關聯
第二個
我們看到整個登基的
進行過程裡面
有百姓的歡呼聲
也表示這位君王
深得百姓的擁戴
而且有樂隊 有音樂聲相伴
歌頌君王的美德
他威儀天下
我們發現在這組的詩篇裡面
詩人就是用這種的觀念
這種的形式來描述歌頌
耶和華的王權
比方在詩篇第四十七篇
有學者主張這篇詩篇的背景
是以色列打勝戰
全國軍民隨著約櫃遊行
前往聖殿禮拜的
一種場面的一種形容
所以在第5節
這裡的上升
就是有登上臺階的意思
看來也許是祭司
抬約櫃登上聖殿臺階的時候
百姓就呼喊歌頌
好像君王登基即位的場面
初期的教會就用這篇詩篇
來讚美基督的升天的情景
第三個
詩人也常用自然界之物
來作為排場
來象徵這位坐寶座的屬性
比方說在九十七篇
烈火代表上帝的可畏 審判
祂要審判一切
除去祂所不喜悅的
所以烈火具有燒毀的功能
上帝的寶座前頭有烈火
詩人用閃電來形容
耶和華的威嚴
大地震動
從這些詩人所引用的詞彙
無論是地上君王的排場
或者他引用自然界的
這些的情景
它整個排場主要的目的
就是用來表彰耶和華
作王的榮耀還有祂的威儀
第四個
耶和華作王這組詩篇
它帶有濃厚的末世預言的特色
因為其中常提到
耶和華是全地的君王
祂不只是以色列的一國之君
祂更是地上列國萬民的君王
祂君臨天下
而列邦的君王
要聚集作祂的百姓
我們知道這個事情
在歷史上尚未應驗
我們看到的是這地
各國各民的王
地域性十分地明顯
耶和華的君權
要在末世彌賽亞國度裡面
才會具體地實現
在舊約先知書或者啟示錄裡面
也都給我們看見
當基督第二次再臨時
這個地要成為我主
和主基督的國
基督要在這地建立一個
千年的國度
而且上帝的王權
要在這個國度裡面具體地彰顯
所以這組詩篇其實具有
這方面濃厚的預言的色彩
當然除了預言末世的特徵以外
耶和華的王權
從太初就存在了
祂的寶座安定在天
祂的王權依舊運行 掌管
治理整個地
接下來我們要比較仔細一點
來分享詩篇九十三篇
它是這組詩篇裡面最短的
只有5節
我為這篇的詩篇取名叫做
洪濤之上的寶座
我把它分成三個段落
第1到第2節提到耶和華作王
詩人一開始就宣告說
耶和華作王
或者說耶和華掌權了
形式上這句話是宣告的話語
一開始就宣告耶和華上帝掌權
祂是作王
學者主張這篇寫作的詩篇
也很可能是在國家遭受敵人
極大的攻擊危險當中所寫的
詩人在這個時候
仰視天上的寶座
他看見雖然敵人四圍圍繞
耶和華上帝仍坐在
天上的寶座上面
祂在那裡掌權
詩人被這個異象給激動
所以寫這篇詩篇
來鼓舞整個以色列百姓
重新燃起希望
親愛的弟兄姊妹
很多的時候
我們看不見天上的寶座
我們只看見地上的政權
只看見地上的紛紛擾擾
而且我們常常埋沒在
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事情上
我們常常看不到上帝在掌權
我們沒有信心
可是在聖經裡面給我們看到
每當百姓他們處在
荒涼失敗的處境的時候
常常就出現天上寶座的異象
他們在極度困難的裡面
看見上帝的寶座仍然在掌權
比方說以賽亞書第六章第1 節
地上的君王駕崩
寶座換人坐了
但是耶和華上帝
仍然高坐在寶座上
祂仍然作王
因為祂是王中之王
地上的君王會換人
但是主的寶座卻永遠安定在天
這在以賽亞書第六章
給以賽亞先知所看到的異象
以西結書第一章
26到28節
以西結當他被擄到迦巴魯河邊
猶大已經將近亡國了
他看見寶座的異象
在寶座前面有四活物
有四個花火焰的輪子
當猶大被毀 百姓被殺害
有的被擄到巴比倫之地
這個時候還有多少人
還能夠相信耶和華作王
祂在掌權呢
耶和華若是在作王掌權
為什麼國家
上帝的百姓會遭此劫難
為什麼祂不關心
不出來拯救呢
當猶太遭受到國破家亡之際
以西結先知就被迫遠離家園
就在亡國之際
他看見耶和華
仍然高坐在天上的寶座
耶和華神仍在行動
原來今天祂的國家
猶大國遭此劫難
也是出於寶座的計畫
上帝指明猶大家的汙穢 罪惡
給以西結觀看
至今他終於明白寶座的心意
還有祂的計畫
在但以理書第七章
但以理也是在亡國期間
被擄於巴比倫的人物
他任職王宮 位居高位
他是一位敬畏上帝的人
蒙上帝指示在異象當中明白
本國以色列日後
必遭遇的許多的事
他在十五歲左右被擄掠
經歷了好幾個王朝
一個君王起來 又下去了
又一個王起來 又下去了
一直到他將近八十四歲時候
他看見古列王下詔
以色列人可以歸回猶大
重建耶路撒冷
他知道耶和華的計劃
還有祂對百姓的旨意
他深知道至高者
在人的國中掌權
人類的歷史掌握在祂的手中
若不是耶和華允許
沒有一個君王
可以安穩地坐在寶座之上
而耶和華是王中之王
我們看到啟示錄第四章
那時候使徒約翰
被放逐在拔摩海島
在那個時刻他看到
寶座四圍的一些奇異的景象
還有耶和華的榮耀光輝
而坐寶座的手中有書卷
用七印封嚴了
當羔羊接過書卷
一印一印的揭開的時候
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就一件一件的展現出來
這書卷記載著二千年以來
一直到末後必成的事情
天上的寶座是支配 管治中心
地上的一切事
都在上帝的計畫裡面
美好的事
在上帝寶座的管治裡面
災難也在寶座的計畫裡面
爭戰 流血 饑荒
都是寶座計畫當中的一部分
耶和華作王
過去是祂掌權
現在祂仍然在掌權
祂也必要掌權到永永遠遠
所有的事
都照著祂永恆的計畫進行
而且祂的旨意必定成就
在九十三篇第2節裡面來說到
形容耶和華的威嚴還有能力
威嚴 能力
好像衣服穿在祂身上
在聖經裡面的穿衣服
其實有三種觀念的表達
第一種就單純講到我們穿衣服
我們需要穿衣服
第二部分穿衣服
也常常表達他的階級
身分 地位
還有這個人的職分
比方說在撒母耳記下
十三章18節
講到一個他瑪穿著彩衣
當時候沒有出嫁的公主
都是這樣穿的
以西結書二十三章
描述亞述的省長身穿藍衣
表示他們的位階 他們的地位
撒迦利亞書十三章4節
描寫先知身穿著毛衣
表明他的職務
像今天我們也是一樣
護士 醫生
軍人 警察
都有他們的衣服
來代表他們的職權
在詩歌的體裁裡面
也常常用穿衣服
來表達出一種抽象的概念
這裡說
耶和華以威嚴 能力
為衣服穿上
就是描寫祂是大有能力
和威嚴的主宰
世界堅定 不搖動
這裡面講到耶和華作王
一切事才顯得安穩
當耶和華收回祂的同在的時候
所有的事情將要脫序
褻瀆者將說狂言
汙穢者會更大膽
放縱者將會更加地放蕩
是耶和華作王 掌權
所以歷史的輪子
仍然繼續向前滾動
祂作王掌權
所以邪惡的勢力受到約束
只有當我們敬畏神的時候
才是安定和興盛的保障
祂的掌權使世界堅定不動搖
縱或有短暫的破壞 混亂
仍然在祂的掌管之中
另外這篇詩篇裡面也提到
這句話強調在時間上
上帝的寶座自古就有
而且是永恆不改變的
地上的寶座有時間性的
有些人寶座還沒有坐熟
還沒有坐熱
他就下台換人了
沒有人可以永遠掌權的
你倚靠某某政黨
某某政治人物
時間一到 你的行情就下跌
昔日的風光隨即煙消雲散
但是上帝的寶座永恆不變
祂過去掌權 現在掌權
祂將來也仍然在掌權
3到4節
就描寫耶和華勝過眾水
大浪的響聲
祂在高處大有能力
從位置上來看
上帝的寶座是高高在上
高過地上一切的寶座
我們知道地上的君王
都喜歡把他們的王宮
建築在高處
一面它有防禦功能
形成易守難攻的一種形式
另外一方面
他的王宮在高處
有居高臨下的威嚴氣勢
使得百姓 下屬望而生畏
每當先知在異象當中
看見上帝的寶座
就提到祂的寶座高居於天
管治萬有
祂在高處大有能力
勝過眾水還有大浪
詩人經常使用大水 波浪
來描述災難
或者敵人極大的攻擊嘶吼聲
好像波浪洶湧 聲勢浩大
大水好像死亡的權勢一般
令人驚恐害怕
有的時候我們所處的環境
也會像詩人在這裡所描述的
令人感到動盪不已 人心惶惶
比方說我們常碰到的地震
地鐵的爆炸案
我們也看到一些政治的亂象
互相攻擊 中傷
極盡所能地造勢
弄得社會混亂不安
在這時候的我們
更可以學習來仰視高處
天上的高處
耶和華在那裡
寶座仍然在那裡
讓我們學習注視寶座上的上帝
祂仍在作王 祂有能力
勝過大水的響聲
洋海的大浪
讓我們用禱告 用信心
來安定我們常常
惶恐不安的心情
地上的翻騰不安
但是祂的寶座仍舊立定
在洪濤大水之上
仍有寶座掌權
在第5節裡面它說
耶和華啊 祢的法度最的確
法度
什麼是法度呢
法度可以把它翻譯成見證
我在上次也提過
其實見證就可以講到
上帝的律法 神的話語
最的確就是最實在
最值得信賴的意思
當我們看見許多的紛擾
甚至它們的力量
有像大水大浪一樣地洶湧
也讓我們同時在此來看見
用信心的眼睛看見
上帝仍然作王
而且祂的話語最實在
最值得信賴
我們應當以祂的話語
作為我們的食糧
因為祂的旨意永遠不改變
我們經過921的地震
看見美國911恐怖攻擊
日本的核災海嘯
台灣的大小水災等等
我們看見今天我們所擁有的
都可能會改變
財富 會在頃刻之間消失
生命 會在瞬間裡面死亡
地上的一切都可能改變
詩人告訴我們
耶和華啊 祢的法度最的確
神的真理是最值得信賴的力量
讓我們把信心
建立在上帝的話語上
最後他說 祢的殿永稱為聖
是合宜的
這裡說到上帝的殿是聖潔的
上帝的話語與上帝的聖潔屬性
是不會改變的
耶和華作王是本篇的頭一個字
也是本篇的主要信息主題
而聖潔是最後結尾的結果
以耶和華作王
將會引導我們過一個
聖潔的生活
各位弟兄姊妹
這是一篇談到
至高者權威的詩篇
它告訴我們地上多麼翻騰不安
有許多災難的翻攪
讓人惶惶不安
但是感謝主
耶和華仍舊掌權
祂是我們的主
祂是我們的倚靠
祂的寶座仍舊安穩
讓我們以祂為王
用信心的眼目投注於祂
我們今天就停在這裡
下回我們將繼續地介紹詩篇
謝謝大家收看
願上帝藉著祂的話語
賜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