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知足常樂」,大部分的人都很希望「常樂」,但卻很少人懂得「知足」。聖經也提醒我們,當我們知足的時候,生命才會更寬廣,面對人生大小事時也也保持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任何的景況下都感謝神、讚美神,如此,才是真正的知足。
看這張吃到飽的圖片
現在許多人
想到吃到飽是煩惱得要命
以前的時代
吃到飽高興得很
都隨便我吃嗎
哪有可能
現在不是了
現在大家看到這個有時候會怕
因為吃太多了
因為現在和古代不同了
古代是沒得吃
所以吃到飽很快樂
現在是都吃太多了
全身都有許許多多疾病
高血壓 糖尿病 太肥胖
許多問題
所以我們要學習一件事
叫做知足
古代人稍微有得吃而已
就已經很高興
所以比較懂得知足
現代人許多東西
反而越貪心你知道嗎
比如說有一位主官
他要誠徵新的員工
年輕人一進來後在談
談不到兩句話年輕人問說
請問我的薪水是多少
老闆心想奇怪
我們以前若去應徵工作
怎麼敢問人家薪水呢
那是老闆自己說而已
哪有我們自己問的
薪水問完之後說
我一年有多少假
我若加班 加班費多少
公司的福利怎樣
老闆心想奇怪
現在的年輕人很會爭取
這就是現在的文化
所以現代人很愛得到好處
我辦一張信用卡
你應該送我行李箱
我們盼望得得得
得到許多東西
要提醒親愛的朋友
這種文化不是一個好的文化
這是商業的操作
利用我們人性的貪婪
所以你若陷進去之後
你會越來越貪婪
你變成很愛占便宜
所以為什麼許多朋友
你越來越不愛吃這種吃到飽的
因為人性就是這樣
我這筆錢花下去了
我當然要吃夠本
已經吃飽了
說他不行
我今天吃一吃算一算
或許我賠錢
再吃
跟它拚了
這頓吃了之後
晚餐不要吃
一頓當兩頓吃
這樣吃下去
其實你這是在傷害你的身體
我們花錢還傷害我們的身體
世上哪有人這麼笨的
所以勸大家真的不要
人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知足
不要這樣看到...
眼睛看到就想要
我們逛街最怕這樣
明明家裡已經很多了
一逛街一看到而已說
我好像就少一雙鞋子像這種的
若這雙鞋子
搭配我哪一套衣服剛好
其實你家的衣櫥
你家的鞋櫃裡
已經不知多少衣服 多少鞋子
穿一次 穿兩次就放在那裡
已經半年沒穿了
但是我們照常去逛街
看到就覺得
這樣我需要
所以大賣場 百貨公司
為什麼有時候
真的便宜到嚇人
那真的便宜
那就是要引誘你去
真的便宜
那項物品便宜而已
其他的並不便宜
但是你為了那項物品
你跑去買的時候
你的眼睛會看到其他東西
他們都經過設計了
那就像釣魚有吧
我們要先用一隻小魚
讓那些大魚看到
牠去咬的時候
我們就把大魚釣上來
同樣的意思
百貨公司這些商業
它在操作的時候
它都用一個最便宜的放在前面
讓你看到
但是等你進入它的賣場時
他們都想過了
他將他真正想賣的商品
也擺在旁邊
你就...
順便
所以本來要買一樣而已
出來時剛好買一百樣
所以這種大賣場賺錢
就是這麼賺的
利用人性
人性的不知足
覺得自己還有許多東西缺乏
所以我們要盡量養成習慣
有一個知足的習慣
這就是今天的經文教導我們的
今天的聖經告訴我們
無論什麼狀況
我都很知足
我不會覺得
我要這個 還要那個
不用這麼多
已經足夠了
知足
過去一位很有名的哲學家
叫做蘇格拉底
我都叫他的名字叫蘇格拉底
當時他跟他的學生七八個
在他那個房間 很小間
大約十幾坪而已
一天到晚就在那裡
大家在那裡聊天
他們聊天不是像我們在說八卦
誰又離婚 誰又怎樣
誰又跟他父親怎樣...
都在說這些有的沒的 不是
他都跟他的學生在討論一些
人生的問題
大家在那裡思考
大家一起在那裡討論
就有人問說 老師
我們這裡這麼狹窄
看你每天都很快樂的樣子
這位老師就說 當然啊
人生在世可以有一些朋友
大家一起這樣聊天
大家一起討論人生的一些
我們過去想不通的事物
那叫做腦力激盪
大家在這裡交換意見
這就是人生最快樂的事了
後來他這些學生
一個一個都結婚去了
結婚之後
就比較沒去他家坐了
所以常常
他都自己一個人坐在家裡
但是他還是覺得很快樂
他的學生有一天又問他了
老師 老師
以前你說
許多學生在一起
大家在這裡討論你很快樂
現在大家都結婚了
沒有人 剩下你一個人
你怎麼還這麼快樂呢
蘇格拉底說
因為我自己一個人
都沒人吵我
很清幽
我的房間很多書
我想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
這種人生實在很快樂
後來過沒多久
他自己也結婚了
當時他結婚之後
搬到一間樓房
七層樓的樓房
他住在頂樓
學生又問他了
老師 老師
你現在已經結婚了
又住這麼高
你不會覺得很不方便嗎
我看你每天還是很快樂
他就說
我們住在頂樓順便運動
每天爬高爬低就想著很好
可以運動實在很好
知足
這就是知足
另外一個小故事說
有一對夫妻
他們住很高的樓層
住七十幾層
結果有一天因為停電
所以沒電梯可搭
夫妻兩人在那裡爬著
又買東西回來
爬得喘吁吁
爬到一半的時候
那位妻子就說 老伴啊
你東西放在這裡
我們等有電梯搭再來拿
不然實在爬不上去了
所以兩個人東西放著繼續爬
爬到最頂樓時
一對夫妻在那裡吵架
他們就說
你們發生什麼事嗎
那對夫妻說 就是他啦
說什麼東西放車上就好了
說沒電我們不要這樣爬
我們不要提這麼多東西
我們兩個人用走的
走到樓頂發現鑰匙沒帶
現在還得下去拿
我不下去 他也不下去
兩個人已經很累了
所以兩人在那裡吵架
這對夫妻說
來... 來我們家坐...
他說 你們兩人也爬樓梯
你們不累嗎
這對夫妻就說了
說 老夫老妻了
人生已經經過許多風浪
什麼意外都曾遇過了
所以這得感謝我妻子
因為我爬到一半已經很累了
快爬不上去了
東西放在半途
說 這不知要爬到何時
我的心情開始變差時
我妻子就說
不然這樣
我們爬一層樓
爬一層
我們就來聊從我們認識開始
那年發生什麼
你覺得印象很深的事
所以他說我們就慢慢爬
這位阿公就說 這不錯
說我們兩人已經結婚五十年了
所以有很多事可說
所以就開始爬
我記得...
爬第一層的時候說
我記得我們認識的第一年
發生什麼事
再來第二年發生什麼事
他說我們利用爬樓梯來回想
我們兩人這幾十年來發生的事
越爬越溫暖
覺得人生實在很有價值
覺得有你與我為伴
實在很感恩
所以不知不覺都不覺得累
因為注意力
都擺在過去這些事
覺得實在很知足
很幸福
不知不覺就到了
這對年輕夫妻在旁邊聽著
自己覺得很不好意思
說 人家年紀這麼大
人家這麼老了
但是人家還能這麼有智慧
關鍵在何處呢
知足
不是埋怨
不是抱怨
不是一直看別人的錯誤
是很知足
一直看到
你為我所做的好的部分
一直想到我的人生幸福的部分
一直去回想人生好的部分
如果兩個人在爬的時候
一直在想
自從我認識你之後
每年都很倒楣
兩個人一直在說
娶妳 嫁你
有多倒楣 多爛 多淒慘
那爬到上面就跳下去
所以我們人要記得
人生都是有好有壞
最重要的
是那顆知足的心
如果沒有一顆知足的心
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的好
羨慕別人
他怎麼這麼好命
為什麼他有 我怎麼都沒有
等到這樣的時候
我們的心情就會越來越差了
所以信仰
是幫助一個人能知足
因為信仰
基督信仰告訴我們
上帝安排每個人的劇本都不同
我們的信仰也告訴我們
上帝是公平的
所以上帝安排每個人不一樣
但是實際上
每個人背後都有他的困難
每個人背後也都有他的幸福
沒有一個人
他的人生只有好沒有壞
沒這回事
所以知足
今天的經文再次提醒我們說
我們要有一顆知足的心
當人若有知足的心時
你看各種這些環境時
你都看到好的事物
當人若有知足的心
不論你吃什麼
你都覺得有東西可吃
就已經要偷笑了
人若有知足的心
會想起以前長輩
他們都沒有這些現代的享受
他們沒有電梯
他們也沒有電
他們也沒有水
還得自己去挑水
他們也沒有這些
現代化的洗衣機 電冰箱
都沒有這些東西
我們有享受許多東西
不要再埋怨了
我們現在還有公車可搭
還有飛機可搭
還有摩托車可騎
你應該很快樂了
這就是心態的問題
所以人生在世
最重要的是你的態度
不是我們的環境
所以盼望每一位朋友
我們要記得這個觀念
休息一下
回來之後繼續談
歡迎回到劉三的節目
今天與大家談的是
做人要知足
不過也有朋友
開始問一個問題了
說 若大家都知足
社會就不會進步了
因為整個社會會進步就是
應該更好
應該更積極
你說知足
每天都走路
就永遠知足
有路可走這樣就知足
這樣就沒腳踏車了
有腳踏車可騎就知足了
就知足 這樣就好了
這樣就沒有摩托車了
騎摩托車就知足了
就不會有汽車了
開車就知足了
就不會有飛機了
開船的人
若只是抓到魚就回來了
就不會發現這個世界
像哥倫布這樣
發現新大陸
就搭船出去冒險了
所以知足與積極
與一個人的奮鬥
好像是矛盾的
所以我們節目下半段
要跟大家稍微分析一下
當一個人若真的知足
不表示這個人懶散
不表示這個人懶惰
如果一個懶惰的人說
我很知足
這樣叫做藉口
這叫做藉口
知足基本上就是
先感恩 先感謝
然後求進步
這是知足
一個真正知足的人
他的心一定是很快樂的
他若真的知足
不是藉口
他不是將知足拿來當一個藉口
說這樣就好了
我這樣就好了
不是
他是真的很感恩
說我可以來世上
可以來走這趟
可以遇到這個人
可以做這個工作 我很感恩
再來你會怎樣
他說 我這麼感恩
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所以親愛的朋友
真正的知足
是一個人他感恩之後
他會做得更好
所以知足的下一步不是去睡覺
知足的下一步是更加努力
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知足的人
一個知足的人
他想追求更多東西時
不是因為他覺得現在不夠
我想要更多 不是
而是當他知足之後
生命很自然的
會追求下一個目標
只不過在追求的過程
知足的人是歡歡喜喜地追求
不知足的人是愁眉苦臉地追求
而且一個不知足的人
他就算得到下一個階段
他又會覺得
這樣還是不夠
我還要更貴的東西
更好的東西
所以他的一生都在追求
但是這整個過程
都在埋怨
都在怨嘆
都覺得我已經這麼努力了
為什麼我賺的錢還是比他少
為什麼這個人
他開的車比我還好
他心中不知足
但是知足的人不是
知足的人是說
感恩
我可以這樣就好了
但是若有機會
我也盼望我能再繼續進步
但是若一個真正知足的人
他追求的東西都不是在物質上
通常基督教認為一個人若說
我現在已經有一間房子了
我還要...
上帝啊 再給我第二間房子
上帝啊 再給我第三間房子
上帝啊 再給我第四間房子
有沒有我都向祢感恩
不對
不是這樣
因為若一個真正的基督徒
當他覺得自己的基本需求
已經滿足了
什麼叫做基本需求
有得吃 有得睡
每天不用為了生活煩惱
若到這個地步之後
他就得開始去想
我如何幫助別人了
所以一個真正的基督徒
絕對不會說
主啊 我要有一間房子
我每天向祢禱告
感恩
能再有第二間嗎
第二間買來
感恩
能再有第三間嗎
不是這樣的
若一個真正的基督徒
他一定會思想
還有很多人沒有房子可住
我買這麼多間房子做什麼
所以若一個真正知足感恩的人
他會將他有餘的
趕快分享給這些不夠的人
他只是會留給自己
比如說退休金 養老金
說我們老了
不要為別人帶來麻煩
這樣就好了
甚至一個真正知足的人
他也不會想著
我要留什麼財產給我兒子
他不會這麼想
因為你若是知足的人
感恩的人
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你教育出來的孩子
若像你這麼有能力
他可以自己去賺錢
哪需要你賺錢給他
你不用賺錢給他
他自己會去賺
所以當一個人知足的時候
那是一種個性
甚至我們要說
知足是一種能力
所以你若這麼知足
你教育出來的孩子
也都這麼優秀
你不用煩惱
你的孩子將來
自己一定有辦法處理他自己
自己一定有辦法養活他自己
他不會去拖累別人
所以你不用煩惱
你不用將你的錢都留給他
不用這樣
孩子也不會期待
一個孩子若會期待說
爸爸 你要多留點錢給我
這樣這個教育已經失敗了
這樣已經叫做不知足了
一個知足的人就是
只要我自己有辦法照顧我自己
這樣就好了
這就是知足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社會上
許多事情
就是現在的一些年輕人
那叫做啃老族
他會認為
爸爸 別人留許多財產給他
你都沒有留給我
這種想法就錯了
我們的父母是否有什麼必要
是否有什麼責任
一定要留給我們什麼東西
沒有
父母把我們生下來
父母把我們養到這麼大
若在國外是養到十八歲
再來你家的事了
我們台灣幾乎都養到二十八歲
所以父母已經是做過頭了
親愛的朋友
父母都沒有欠我們
你不要想著
怎麼這麼多東西
你都沒有留給我
甚至報紙有時候刊登
刊登兄弟姊妹在爭財產
這就是整個教育失敗之處
這就是一種貪心
這就是一種不知足
所以你不要認為知足的人
妨害社會不進步
完全不是這樣
一個知足的人
他充滿了感恩
他的生命會產生動力
他會產生熱情
越知足的人
他越有力量
所以以台灣為例
過去這幾十年
就是因為這些長輩
因為他們從戰爭 從艱苦
從當時經濟很差的環境中長大
所以他們有點東西
他們就很知足
所以吃一點
他就已經很高興了
帶著高興的心
滿足的心
然後開始追求夢想
孩子扶養長大 送出國
父母自己所有的享受都犧牲
都不享受
那些資源都拿來投資
拿來存錢
想買一間房子
就是因為他們這些知足的人
他的生命很有能力
所以帶動整個台灣的經濟
所以我們很期待
現在下一代也要知足
不要認為
那都是應該的
那都是你們欠我的
別人對我好都是理所當然的
這樣我們整個國家社會
會漸漸漸漸越來越差
所以知足反而是進步的動力
這點請大家謹記在心
下一集
請繼續收看劉三的節目
謝謝
我老實說
世上若要找到
像我這麼知足的人
實在沒有了
是真的還假的
怎麼不是真的
喳唸伯
你是否曾聽過我對我的身高
有不滿過
若這個真的不曾聽過
我們跟長腳姨相處這麼久
她常常說一句話
說若比她還高 那就是太高
若比她還矮 就是太矮
沒錯
她這樣剛剛好
沒錯
你看 連你都會背了
我是否曾說過
對我的身材不滿
有嗎
沒有
我們跟長腳姨相處這麼久
她總是說一句話
若比她還胖 就是太胖
比她還瘦 就是太瘦
對
因為我是國際標準的
連健保局
都以我的體重來當標準
你知不知道
這樣嗎
對啊
你可曾聽過像我
我是否會對我的皮膚不滿
沒有
這我可以作證
是吧
長腳姨常常說
若比她還黑 就是太黑
比她還白 就是太白
對
所以說
白人太白
黑人太黑
所以我完全沒有那個自卑感
還有
我是否曾對上帝不滿
若說真的
若長腳姨這種人
她也從來沒對上帝不滿
因為她常常跟喳唸伯說一句話
她說
只要沒有照她的意思
那都是假神
若照她的意思
那就是真神
所以妳都沒有對上帝不滿
所以只要照我的規定走
就清清楚楚
都不會亂了
問題是
觀眾朋友
什麼叫做知足
像她這樣
她以自我為中心
所以她永遠都不會亂
所以...
她不會亂 我們聽得很亂
我跟你說
我覺得
我就是一個很知足的人
是這樣嗎
你看 像我
我曾說過我的手指
曾對它不滿嗎
不會
我的手指都長得這麼漂亮
若說到我的痣
你看我這個痣
人家說三八
我一點都不覺得
我也不會不滿
還有
人家若說到我的皮膚
我的眼睛
你看 若看到我這對眼睛
你就知道
我是多會勾引人
好了
這不是知足 我聽不下去了
這叫做自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