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太福音16:13~20,耶穌所說的磐石是指誰?從新約整體來看,只有耶穌將人帶到神的面前,教會的磐石正是耶穌基督,從來不是任何人,耶穌的應許是給所有從磐石鑿出來的石、所有基督的跟從者;我們當定睛那位教會的磐石,唯有祂是教會所是所為的基礎。
親愛的觀眾朋友平安
歡迎你們繼續收看
空中聖經學院
今天我們已經到了第二十一集
看的經文是
馬太福音的第十六章
13到20節
請看經文
今天的這段經文是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
經文不僅僅不容易解釋
而且還有一種可能讓我們
難以估計的後果的
一個最佳的說明
如果置其上下文不顧
這段經文給人的印象就是
甚至可以引申成一個教義
就是有一些的領袖
當然在這裡是彼得
被賦予不容置疑
甚至不可挑戰的一種
權威 權柄
細心的讀者自然會察覺
這樣一種解釋其實是有問題的
因為在幾節之後
就在這個經文
繼續讀下去的時候
你會馬上看到彼得被耶穌
斥責為撒但
神的敵對者
就是第23節
所以有人認為耶穌指彼得是
教會的磐石是預示的
預先指示的
也就是指著將來要發生的事情
即便如此 我們不禁要問
這個預示在新約裡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舉例說 彼得
不錯 是門徒中的領袖
可是每一卷的福音書
都對他的軟弱和過失
毫不掩飾的
彼得的問答
是所有門徒中的翹楚
甚至信誓旦旦地表達
他對耶穌的忠信
不惜捨命犧牲
在猶大出賣耶穌的那一夜
彼得卻三次否認耶穌
跟他自己有任何的關係
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
十字架下面附近只有婦女
沒有彼得的蹤影
耶穌說的磐石可能是彼得嗎
也有人認為 耶穌的應許
是指復活之後才實現的
也就是說在耶穌
從死裡復活之後
這裡所說的彼得是磐石
才是實現
以此為根據而賦予彼得
不容置疑的權柄
其實也有很大的困難
我們讀幾個福音書裡面
關於耶穌復活的敘事
我們就有這樣一個結論
彼得沒有特別的出色
彼得沒有特別地了不起
使得他成為所謂的
教會的磐石
比方說我們看看馬可福音的
第十六章第1節到第8節
沒看到彼得啊
我們看到馬太福音
第二十八章的1到20節
不錯 是講耶穌從死裡復活
然後差遣門徒
我們也沒有看見彼得啊
他在門徒裡面
可是沒有一個很特別的
一個位置
更不要說他是特別的出色了
路加福音二十四章
講耶穌從死裡復活
也是談到婦女
還有兩個從耶路撒冷去
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個門徒
也沒有突出了彼得
就是約翰福音的第二十章
也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不錯
彼得還有主所愛的門徒去了
可是沒有看見彼得
有怎麼樣的特別的位置
或是說表現
使得他就是教會
所建立之上的磐石
彼得不是獨特的一位
當凸顯他的時候
不是他的權柄
是他的軟弱
路加福音的
二十四章的第12節
約翰福音二十章的6到10節
二十一章的20到22節
如果你仔細看的話就發覺
就憑福音書的記載
難以相信彼得就是教會的磐石
教會的基石
所以又有一些解經的人就說
這個應許耶穌說
教會建立在這個磐石上的應許
是指著彼得的
不過是在聖靈在五旬節
降臨之後才實現的
所以這個也是一個預示
預知 預先的一個指示
的確 在五旬節聖靈降臨
使徒行傳的第二章我們看到的
彼得就站起來宣講
結果有幾千人悔改信主
使徒行傳的第二章的
第14節到32節
只是在這樣一個看起來
那麼地了不起
那麼突出的一個記載
之後的幾章
在使徒行傳的第十章
彼得又好像不太肯定福音
傳給外邦人的真義
因為他來到該撒利亞的時候
要遇上哥尼流
在此之前他在異象裡面
看到白布上面有很多
不潔淨的食物下來的時候
他作一個猶太人是說
不要吃這些東西
然後神告訴他 可以
這個故事要講的就是
彼得還是很糾結
福音能不能傳到外邦人那裡去
這個是挺奇怪的
因為在十章之前的第二章
有很多不同地方的人
來到耶路撒冷
彼得起來講道
然後他們信主等等
所以你會發現
彼得並不是那麼一貫地
了不起或是說出色
不錯 他最後是為哥尼流
還有他的家人給施洗
但這些記載你很清楚看到
有一些明顯的落差
仍然要把彼得看成教會的磐石
說實在 真的是讓人覺得困惑
事實上根據保羅在加拉太書
第二章11節到14節的記載
彼得的那個表現
才真的讓人擔心
在壓力之下
彼得可以忘記福音的真義
離開異族的弟兄姐妹
如果彼得是磐石
那怎麼不叫人擔心呢
誰曉得他什麼時候捆綁
什麼時候釋放
誰又知道他什麼時候捆綁
或釋放的決定是正確
還是妥協呢
顯然在加拉太書保羅所說的
他是一個妥協
甚至是一個錯誤
是根據福音
還是投其所好呢
耶路撒冷來的猶太人
彼得知道了
馬上退席
顯然是投猶太人的所好
顯然不是根據福音
不然保羅怎麼會當面抵擋他呢
所以有不少人認為
耶穌說的磐石不是指彼得
而是指彼得的認信
他的宣認 他的相信
按著這個解釋
教會是建立在耶穌是主
這樣的一個信念之上
對認為彼得就是磐石的人而言
都會同意磐石是指彼得
作為使徒的獨特顯著
和代表的身分
就好像新約的以弗所書
第二章的第20節所說的
是基於使徒的根基
可是你會發覺這並不表示
彼得就是基礎
用以賽亞書的講法
在第五十一章的第1節
以賽亞先知指的磐石
說的是亞伯拉罕
是使萬國萬民成為神子民的
萬國之父
在新約裡面
能夠使所有人帶到神面前
成為神的兒女的
只有耶穌自己
加拉太書三章16到17節
甚至整個新約的聖經
都是指向這樣的一個信念
指向這樣的一個根據
所有人能夠成為上帝的兒女
是因為耶穌基督
事實上用新約的作品整體而言
用彼得或是任何一個人
作為是磐石 基石
擁有不可置疑的權柄
這都是毫無根據的
兩段有關彼得經文清楚指示
他自己說得很清楚
他不是磐石
使徒行傳的第四章11節
還有彼得前書的
第一章的第4節
這邊彼得說得很清楚
只有耶穌基督是磐石
不是任何其他的人
這是
彼得是不是磐石這個意思
我想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
要梳理清楚的
再下來要梳理的
這段經文的一個意思
或是說另外一個詞彙
就是教會這個詞彙
在四卷福音書裡面
教會這個詞彙
只出現在馬太福音
總共有3次
第一次在十六章18節
其餘的兩次
我們以後有機會看到
在十八章的17節
單單從詞彙的使用
我們可以看到馬太
對教會的情有獨鍾
對於這個詞彙情有獨鍾
如果教會只見於馬太福音
馬太說的教會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他的基礎又在哪裡呢
馬太福音說得很清楚
誠如其他的作品一樣
教會的磐石就是耶穌基督
不是任何人
教會建立在耶穌基督之上
或是說用另外一個講法
教會建立在耶穌基督是主
這一個宣認 這一個信念之上
正因為這個認信
陰間的權柄或是門不能勝過祂
是因為這個認信
沒有任何的權柄可以勝過
這個在羅馬書的第八章
37到39節
沒有任何事情
可以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
林前十五章的55到57節
罪 死亡也不能夠勝過
我們在基督耶穌裡
得的那種的生命
那種的身分
天國的鑰匙是指
那些認信耶穌是基督的跟從者
可以成為別人瞥見
甚至進入天國的管道
鑰匙是打開門
就是跟從耶穌基督的人
可以讓人進入這個福音之門
所謂的鑰匙
強調的不是身分
不是地位
不是網絡
不是背景
更不要說擁有什麼絕對不能碰
不容置疑的權柄了
相反
這是門徒們 基督的跟從者
傳揚 教導和實踐的福音
這是說明耶穌基督同在的鑰匙
這是顯示耶穌基督
擁有天上 地上的權柄
這是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
16到20節耶穌宣告的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
都賜給我了
權柄不在於任何人的手上
權柄只有在這位
教會的主的手上
我們不擁有任何的鑰匙
我們就是那個鑰匙
意思就是說
我們是可以讓別人瞥見
進入天國的那一個鑰匙
可以打開
讓人看見
可以進入
但是不是因為我們的權柄
我們的怎麼樣的身分
而是因為我們的生活
讓人看見福音
得聽福音
在教會的歷史裡面
有人認為捆綁和釋放
分別表達教會驅逐
或是接受成員
這個就是這段文裡面
其中一個難解的兩個詞彙了
是什麼叫捆綁
什麼叫釋放呢
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有人就說
這是教會驅逐人出教會
或是說接受人成為會員等等
也有一些解經的人認為
這邊所說的那個
所謂的驅逐接受
是指著教會在十誡
或是說操作一個驅魔趕鬼的
這樣一種的
工作的時候的一種講法
近年來學者的研究
他們說這個捆綁還有釋放
這兩個詞彙是古代拉比
常常用的詞語
跟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捆綁釋放
是不完全一樣的
在第一世紀的拉比用這個詞彙
或是說用這一對詞彙的時候
他們講的是信仰行為
是講到信仰生活裡面的行為
所謂的捆綁或是釋放意思
就是禁止跟允許的意思
所以捆綁和釋放的意思
就是教導 辨識 禁止的意思
也就是說教會她有教導的責任
讓人能夠明白真理
讓人通過真理能夠辨識
讓人通過真理能夠禁止
不好的事情 不好的行為等等
這個解釋是跟馬太福音
第七章24節耶穌所說的
登山寶訓最後的結論
是挺配合的
聽見主的話去行
這關鍵是主的話
關鍵是主的教導
這種的教導
這種的學習
這種的理解
就是我們說的捆綁 釋放
在那個時候處境的意思就是說
允許怎麼樣在信仰的行為上面
慢慢慢慢地建立起來
或是另外一個就是
怎麼樣地禁止
揚棄一些不應該有的行為等等
正如權柄都賜給了耶穌
門徒也因此有權柄
事實上門徒也受到囑咐
去宣揚 對嗎
我們記得前幾集
在馬太福音的第十章
26到27節
就是談到門徒身量的
那一段經文
也是把權柄賜予給門徒
可是那個關鍵是門徒擁有權柄
是被差往別的地方
去教導所有的人
遵守耶穌的教訓
所以捆綁 釋放的鑰匙
是給所有的門徒的
不僅僅是給彼得一個人而已
更不是說只有給一個
所謂的教皇或是怎麼樣
是所有的門徒都有這樣的權柄
在馬太福音二十八章
是講得很清楚
這個權柄的領受
不是使得一個人
或是個別的人高高於上
而是可以使萬民
得聽耶穌的教導
耶穌的教訓
耶穌說的權柄
顯然不是一種組織
或是結構式的一個權柄
而是宣講福音的那種的權柄
也許馬太福音在這段講論
不僅僅顯示經文潛藏
可能因為誤用而引起的危險
引起的不好的後果
也同時顯示經文帶來的喜樂
盼望和應許
我們說誤用引起不好的效果
或是危險就是
可能教會把她所謂的權柄
落在一個人或是幾個人身上
然後這些人擁有一個
不容置疑的那種身分和權柄
這在教會歷史裡面我們看到
可以是產生很嚴重的後果
可以衍生一種很危險的局勢
說這個經文的解釋
如果說能夠帶來喜樂
盼望 應許
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經文肯定的
不是某一個人在高位上的位置
而無論是彼得不是
使徒在教會裡面是很重要的
在面對異端的時候
教父徵引使徒的教訓
說明了這一點
當我們說不在於彼得
或任何人的時候
完全沒有否定
使徒在教會裡面的重要性
完全沒有否定那些屬靈的長者
他們的貢獻
只是真正的磐石是耶穌基督
耶穌的應許是給所有從磐石
鑿出來的石
正如彼得在彼得前書
第二章4節到第10節說
因為那活石
我們得以被建造為靈宮
所有的基督的跟從者
都是上帝的子民
都是這個靈宮裡面的一部分
用保羅在羅馬書的講法
我們是活祭
是聖潔的 為神所喜悅的
這個祭不可能由一個人所完成
必須要所有的恩賜配合
一個也不能少
這個是保羅在十二章之後
十三章講的
要了解教會
要從歷史 傳統 領袖
很仔細地去思考
很仔細地去凝視
二千年教會的歷史裡面
我們可以看得見
教會作為群體和其中的領袖
的確有可歌可泣的片段
和見證人
可是支離破碎 黯然傷神的
絕非少數
如果將以色列的歷史
也算進去的話
那這些傷痛和失望就更多了
我們走在這個時候
主什麼時候再來我們也不知道
教會將來還有很多的可能
還有很多的將來
可是不是因為組織嚴密成熟
教會的將來和可能性
也不因為有魅力的領袖
也不因為建立了制度 系統
也不因為資源豐富
教會的可能和將來
只因為教會的主
那磐石耶穌基督
在該撒利亞腓立比的路上
彼得和一眾的門徒
走在耶路撒冷
離開耶路撒冷
跟隨耶穌
離開了耶穌
可是耶穌還是走近
那已經遠離祂而去的門徒
呼喚他們一再地跟從祂
我們的耶穌基督
總是敲著教會的門
呼喚教會打開門
再次迎接教會的主
進入教會裡面
教會不僅僅是歷史過去的往蹟
教會也是今天你我的故事
建立在這個磐石上面的教會
有很多可歌可泣的片段
可是也有很多支離破碎
殘缺不全
我們在福音書裡面
看到這許多的門徒
使徒的起跟跌
他們的成功 他們的失敗
這不僅僅是他們的故事
也是我們的故事
可是無論怎麼樣
馬太福音提醒我們
也許是整個新約聖經提醒我們
當定睛那位教會的磐石
祂是教會所是所為的基礎
無論教會再輝煌
也不能離開這個磐石
無論教會再支離破碎 再艱困
也不能離開這個磐石
我們一起來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
祢是教會的元首
祢是教會的磐石
今天這段經文
就是祢向門徒當年所講的
再一次提醒我們
教會如果說有任何的可能性
有任何的將來
那是因為祢自己的恩典
祢的同行和同在
幫助我們不要搞錯了
幫助我們不要把焦點
放在一個人 或是個別人
一些組別
一些組織
一些制度
一些傳統
一些資源上面
這都重要
可是沒有磐石
這一切都沒有意義
幫助我們每一位的觀眾朋友
緊緊地配合地成為一個靈宮
建造在磐石上
活石上的靈宮
垂聽我們的立志和禱告
靠耶穌基督的名求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