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四章結尾,提到大衛公義的苗裔,預言彌賽亞的降臨和餘民的觀念。第五章,以葡萄園之歌比喻,神指望收割公平公義,卻是暴虐冤聲不斷。接著先知以六個禍哉,描述猶大的罪惡。神必宣告審判,但審判之後,不是結束,上帝將會帶領百姓,出黑暗、入光明。
大家好 我是賴建國
很高興可以跟大家繼續來看到
以賽亞書
以賽亞書實在是太豐富了
上次我們講到以賽亞書
從第二章後半
然後進入到第三章
再進入到第四章
不過第四章是稍微有點趕
所以我們再把這個第四章
有幾個要點
跟大家再補充說明一下
第四章除了講到耶和華的苗
必要榮華茂盛之外
這成為彌賽亞預言的一個前身
一個智慧
另外還有用到一些的觀念
在第四章裡面
一個就是餘民
餘下來的餘
這個在以賽亞書裡面
變成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跟主題
即使像第三章裡面
上帝責備領袖
責備這些上流社會的婦女
整個國家會遭遇到敵人的攻擊
只剩下少數的人還留下來
但是這些少數的人
要成為後來建立整個以色列國
上帝的百姓的
他們是最中間的組成分子了
也都是最中間的力量
所以在這邊
以賽亞書的第四章
這個是餘民的觀念
他們必記在
耶和華生命的冊上面
就是說在上帝的國度裡面
是有分
他們要被稱為聖
就是說他們整個的地位
整個的個性
通通都要被改變
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的
必定要成就
這個我們從聖經
最早的時候就有了
比如說挪亞一家八口
被上帝引導
進入到方舟裡面
他們就是第一批的餘民
甚至我們就是講到最後
聖經啟示錄
也講到說有一些的人
被稱作是得勝者
他們勝過撒但魔鬼的
抵擋迫害等等
在大災難當中
他們要得勝
被上帝特別賜福給他們
要把獎賞
要特別給他們的
所以這邊講到餘民
再一個就是
這邊第5節用到出埃及的典故
這個是我們看到
在整個以賽亞書裡面
特別是後半更多在使用的
這邊第四章第5節 第6節
可以說是它第一次主要的
就是用到這個觀念
所以這邊是我們看到
以賽亞這個先知
他用到以色列人歷史上面
一個很重要的事件
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 得拯救
而用這個來講到
將來上帝要賜福給他們的
一個新的信息
所以我們稱這個叫做
新的出埃及
或稱作是一個新的拯救
但是用到出埃及記裡面
那些的詞彙
比如說有雲柱 火柱
有上帝自己在那邊引導
眷顧他們
這邊甚至還有一個字
很值得我們注意
就是在第5節
這個華蓋
在詩篇的第十九篇第5節
還有約珥書的第二章
第16節那邊講到
就把它翻譯成為洞房了
所以這個講到
是一個婚禮的場合
在一個婚禮場合
像現在我們看到
有些電影裡面講到
以色列人他們結婚的時候
新郎 新娘
他們就在一個華蓋的底下
在那邊彼此互許盟約
然後就結婚了
當然有拉比給他們來證婚
那個用到這個華蓋
就是這邊用到hupa這個字
所以這邊是講到
不只是上帝讓他變成餘民
被上帝特別保守
要重新建立一個國度
而且要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這個新的國家裡面
他們所經歷到的喜樂
就好像洞房花燭夜
那樣子的快樂一樣
這邊上帝用創造
這個字眼來講它
講到以色列百姓
就是經歷上帝給他們一個
全新的創造
完成了這個救贖
好像在新約的
哥林多後書第五章
這個在以後的經文裡面
又再更多的發展
這個帶來我們進入到
以賽亞書的第五章
以賽亞書第五章
裡面我們把它分成兩個大段
一個大段講到
以賽亞書第五章的
第1節到第7節
那邊講到葡萄園之歌
葡萄園是在以色列
或是在古近東這一帶
是非常非常多的
我們講在地中海型的氣候
所以像在以色列
或者像今天的
西班牙 義大利 法國
都有很多的葡萄園的
所以當地的人對這些葡萄園
都非常熟悉
種葡萄做什麼呢
種葡萄主要就是做酒的
所以上帝賜給人
有五穀 有油
還有酒的喜樂
五穀是讓人得到飽足
油是讓人得到滋潤
而酒的話
更是代表快樂
這些都是以色列百姓
他們最熟悉的
上帝在這個地方
就是用葡萄園之歌
來講到祂愛護以色列人
上帝就是這個園主
以色列百姓就是這個葡萄園
上帝在那個地方
祂就整理一塊地
把裡面的石頭
通通都撿出來丟掉
然後耕種 然後播種
周圍還圍上籬笆
這個葡萄園之歌就講到
上帝在那邊播的是上好的種子
哪裡想到
結出來卻是野葡萄
我們中文把它翻譯作野葡萄
在原來文字裡面
就是臭的葡萄
葡萄是臭的
怎麼能吃呢
可是明明祂播種下去的
是那個上好的葡萄種子
怎麼是結出這種的
臭的葡萄出來呢
所以這個就要被廢棄的
所以這邊有一個葡萄園之歌
後面有再做解說
上帝講說 我要怎麼做
我原本是把這個地方
已經做了好好的預備
整地 播種
然後就生長了
而且還蓋了這個壓酒池
就盼望將來收成了葡萄以後
就可以把這個葡萄壓榨以後
就變成葡萄汁
葡萄汁就再經過發酵
就變成上好的葡萄酒了
可是哪裡想到
花了那麼多的工夫
通通都白費了
所以要怎麼辦呢
就要把這個葡萄園給廢掉
所以把周圍的籬笆都給撤掉
天上也不降雨
那麼野獸會任意地來踐踏
敵人就可以
隨便的把這個葡萄園
都給佔去
所以這是上帝在這邊講到
在這邊我們要講到
以賽亞先知在這裡
我們講
釋經學上面講
它是採用一種的方式
就是一種寓意解釋的方法
來講這個故事 講這個信息
以賽亞我們必須講到
他是一個文學造詣很高的人
所以在他的傳講信息當中
用到各種各樣的一些方法
這是我們在研讀的時候
就是會佩服他
這是中間的一個
這邊用到這個寓意式的解釋
寓意式的解釋
像寓言
我們一般馬上就會想到
像這個伊索寓言之類的
所以那裡面動物也會講話
那邊講到這些的細節
每一個都要講的
這個在聖經裡面不多
聖經裡面另外一個我們看到
類似像葡萄園之歌的
就是在士師記裡面提到
基甸有一個兒子叫做約坦
約坦就做了一首詩歌
就說各種的植物
都被人家來邀請
作他們的王
其實是講約坦他自己
有人就邀請他作王
他說 我不要
他用什麼比方呢
就講到說
有人就邀請橄欖樹作王
橄欖樹說 我怎麼可以呢
我主要的職責就是要結出橄欖
這橄欖壓榨得油
讓人就可以滋潤或是烹調
或是做醫治之用
我不要去作王
我是要作橄欖樹
另外他們找無花果樹
無花果樹也是在地中海沿岸
一種很常見的植物
就是結無花果
給人吃得飽足的
再有
找到這個葡萄樹
葡萄樹也拒絕了
說 我不要
我主要的職責就是結出葡萄
來做酒用的
它們都拒絕作王
結果荊棘答應了
荊棘答應了以後
作他們的王
結果遍地都是荊棘
荊棘其實沒有用處
最後只能夠拿去用火來焚燒的
所以在這邊
每一個細節都要解釋
而動物 植物好像也都會說話
聖經裡面這種的不多
我們大概就是在舊約裡面
就是找到這兩個例子
一個是約坦的歌
還有一個就是以賽亞書
第五章的第1到第7節裡面
講到這個葡萄園之歌
不過我們各位注意
聖經裡面這兩段經文
它都沒有留了說
讓我們自己來猜
自己來解釋
它有一個詩歌
像有一個葡萄園之歌
後面馬上就做解釋
讓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說
先知的信息是什麼
這個葡萄園
就是講到是以色列
園主就是講耶和華
種了這個上好的葡萄
就是希望以色列百姓
也能夠按照上帝的心意
遵行律法
有一些好行為表現出來
得到上帝的獎賞
以色列就好像
結出這個葡萄一樣
就讓眾民可以從它那邊
得到享受
葡萄園或是說葡萄樹
是在以色列中間很普遍的
所以聖經裡面
很多地方也都很喜歡
我們在舊約裡面
比如說
以賽亞書的二十七章那邊
也再一次提到葡萄園之歌
不過那邊
我們講到那邊的時候會講到
二十七章這邊的葡萄園之歌
跟第五章這邊的葡萄園之歌
剛好是一個對比
第五章這個是責備
第二十七章那邊
是一個盼望的應許
然後在耶利米書第十二章
7到第10節那邊也講到
詩篇第八十篇也用到葡萄園
耶利米書第二章21節
新約裡面
當然我們大家最熟悉的
就是約翰福音第十五章
那邊耶穌講到的
真葡萄樹的比喻
祂是真葡萄樹
我們是枝子
枝子要連在這個葡萄樹上面
才能夠結果子
枝子如果離開這個葡萄樹
就只能夠丟在外面
被火來焚燒
其實你必須講
葡萄樹它不是一個好的木材
它其實最主要的就是結葡萄
不結葡萄的話
拿來當柴燒
都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
但是先知在這裡
就用到以色列人他們最熟悉的
葡萄樹 葡萄園
來作比方講到
這邊第五章的第7節
就用到了文字遊戲
這是我們在以賽亞書裡面
這章先講到
另外一處
像在以賽亞書第八章22節
到第九章第1節
也是用到文字遊戲
所以我們翻譯成中文的話
當然就很難保留這個
原來文字的韻味
但是回去看到希伯來文的話
你真的看到
以賽亞他是文字的高手
在這邊可以做一個例證說明的
這邊到第五章的第8節開始
就是連續有六個禍哉
哪六個禍哉呢
講到以色列百姓
這邊先知連續用六個
禍哉 禍哉 禍哉
來講到他們
而每一次在那邊加強的時候
就讓這個信息
更加增加它的力度
我們在這裡
各位看到第五章的裡面
這個其實我們在
今天的社會裡面真是看到
請原諒我這樣講
比如說我們在台灣
或是在其他的華人地方
都看到大家都很重視
有土斯有財
所以買房或買地
往往成為整個社會
或是每個家庭裡面
它主要的財產的來源
可是如果這些土地等等的
就被這些財團給佔去了
像這邊講到說
以房接房 以地連地
一般的老百姓就很辛苦了
你不管說在今天的台灣 台北
或是香港
房子的價格都已經翻了幾番了
一般老百姓都買不起的
中國的北京的話
也是這樣講
我的朋友也跟我講說
在北京那邊
可能十年前 十五年前買的房
到現在都已經翻了兩番 三番
可是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講
就買不起
甚至租房都變得很辛苦
我必須講一件事
比如在全世界各個國家
講這個國家裡面
有錢人 那些首富等等的
比如像在美國的話
講到比爾蓋茲
華倫巴菲特這些人
他們都是自己創業的
雖然說他們在資本市場上面
或是像賈伯斯
就是電腦公司等等
但都是屬於創業
他們變成很有錢的人
但是在香港的話
排名前十名的
這一些最有錢的人
至少有前面四名
都是跟房地產有關的
所以難怪造成一般百姓
就是很辛苦了
所以我講到這邊的時候
不得不講到今天的情況
再有
第11到17節那邊講到說
放飲無度
早上起來就想喝酒
喝到半夜
一天到晚就是
我們就講說醉生夢死
這是社會裡面的景況
18節 19節
講到他們干犯眾罪
第18節 19節那邊說
有點像什麼呢
就像說
一個馬拉著快行的車輛
可是那個繩索都已經朽爛了
你就不曉得說這個車
什麼時候到這個懸崖的地方
危險的地方
就翻車
把人都給摔死掉
再有第20節那邊說
不分青紅皂白
只講自己的立場
或是講自己的利益
把整個社會的公義等等
通通都給顛倒了
21節
更是講到他們甘於自欺
他們自己以為有智慧
其實都是惡人
最後他們的智慧
都在那邊追求自己的營利等等
通通都要被消滅掉
其實我們在前面
像第三章那邊講到
這些的領袖
或是講到那些的
社會上面的
上流社會的貴族婦女
他們以為他們可以
安逸地過日子
可以任意地來欺壓貧寒
哪裡想到有一天
上帝要來追討他們的罪
22到23節
更是講到社會裡面
司法方面
貪贓枉法 收受賄賂
這個我們在後面的經文
也還會再講到
司法它的正義
是社會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果說這一道防線
也都失守的話
整個社會就是在一片的
悲哀的裡面
所以這邊的第22節 23節
所以這是我們講到
你不管是在哪一個社會裡面
如果這個司法制度
變成了不公不義
有錢判生 無錢判死
這些法官等等的
他們收受別人的賄賂
然後把這整個司法就給顛倒了
像在西方
比如說希臘還是羅馬的
這個神話故事裡面講到說
司法之神
就是一個眼睛被矇起來的
他手上就拿著一個秤
另外手上拿著刀
或是刀劍
就是他要把正義
施展在這個社會上面
他的眼睛矇起來
就是不看人的情面
不收受別人的賄賂
聖經裡面也講到說
一個執法的人員
必須根據上帝的律法
不可以因為自己的喜好
更不可以看別人的情面
如果接受別人的關說等等
因為人情
或是收人家的錢等等的
這種我們就稱作
妨害司法公正的罪
那是很嚴重很嚴重的
在這個地方
先知又責備他們六個禍哉
這個在兩千七百年前是如此
在今天也是一樣
所以五章24節到第30節
上帝就向他們來宣告
祂的刑罰了
這是我們在這邊來看到
第五章24節這邊講到說
這邊是我們看到以賽亞
他就是用到了
以賽亞書第一章裡面
同樣那樣子一個主題
就是用火要來煉淨祂的百姓
這是上帝的審判
用火要來煉淨這個銀子
所以你看到
用一個缽
把這個銀子或是金子
就放在這個裡面
底下就用很強的火來燒它
燒到一個地步
就是那個銀子裡面的渣滓
通通都浮上來
然後就把它給撇掉
一直到什麼地步呢
你看這個銀子的時候
就好像一面鏡子一樣
能夠完全透亮了
能夠看到自己臉的這個形狀
這個銀子就是真正被煉淨
可是這邊用這個火
卻是講到說來燒滅了
就講說上帝祂像火一樣
要把人間一切的罪惡 汙穢
悲情下品
都要完全除掉
社會上面的罪
祂用火把它給除掉
好像說麥子或是稻草
那個草
你用火一把點上去
整個就灰飛煙滅了
就沒有了
人以為自己還可以
平安平安的時候
到最後這些都會消失掉
所以這邊的
五章的24節到30節這邊
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責備
我們必須先指出來一點
最後面這一句話
它要變成一個詩歌
我們到了以賽亞書的
第九章 第十章那邊
還會再次出現
那邊好像是
連續幾首詩歌的一個副歌
雖然如此
耶和華的怒氣還是沒有轉消
祂的手仍然伸出來
沒有縮回去
祂的手伸出來
你可以講到是兩方面
一個講到祂的手伸出來
要施展恩惠
但是另一方面
祂的手伸出來
是要發動祂的怒氣
以色列百姓如果在上帝面前
是遵行神的道
就得到神的恩惠
悖逆神的律法的話
就要忍受上帝給他們的刑罰
在這邊
這邊是講到上帝要用列邦
作為刑罰以色列人的工具
這些國民他們聽到上帝的召喚
好像上帝豎立了一個大旗
他們就奔跑
來到這個大旗的前面
上帝把這個旗子往東邊揮
他們就攻向東邊
上帝把這個旗子指向西邊
他們就往西邊來攻擊
這些人都聽上帝的吩咐
要來責備以色列人的罪
這是講到他們軍紀嚴明
訓練有素
就要來完成
上帝在他們身上的工作
以色列百姓在這邊
就是一片的痛苦裡面
這些我們到後面
它又再繼續發展這個主題了
所以到第五章的結束的時候
是進入到一個最悲慘的景況
因為這裡講到黑暗
第五章的30節說
我們中文聖經那個字
比較少見到
大家再唸一下
海浪匉訇
這一節講到灰
黑暗等等的話
在第八章結尾的地方
也再重複出現
所以看到
當這個上帝的審判臨到
以色列百姓
就是進入到一片的黑暗當中
不過那個不是最後的結局
第五章結束是在黑暗裡面
但是馬上就帶我們進入到
第六章
看到以賽亞經歷到
上帝給他的潔淨
同樣也是用火
但最後帶來完全的聖潔
能夠被上帝所用
第八章結束那個黑暗
就更帶領我們進入到
第九章那邊
就在黑暗中間死蔭地的人
有上帝的光照耀他們
他們要得著上帝的救恩
所以黑暗不是最後的結束
而是要帶領我們進入到
上帝的光明裡面
我們今天就先到這邊
謝謝大家
求上帝也賜福
我們看到今天社會的景況
跟聖經裡面兩個相結合
更加提醒我們
為整個社會光景來禱告
來祈求
社會上面追求利潤
追求財富
社會上面顛倒是非等等
不是叫我們
就是單單批評
而是要為這些社會來禱告
求上帝的恩典來臨到
好了 今天我們先到這邊
謝謝各位
下次我們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