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人」和「新人」到底是什麼意思?決定舊人和新人的關鍵不是目前行為的好壞,而是其生命的來源、本質。「舊人」就是與上帝所賜生命隔絕的人,也就是說,沒有上帝生命在他裡面的人,就是舊人。「新人」是有一個全新生命在他裡面,是蒙聖靈重生的人。
各位弟兄姊妹
大家平安
歡迎收看空中主日學的節目
我是陳志宏牧師
我們這一系列的信息
是有關新約聖經當中
以弗所書的真理
我們今天要分享的經文
記載在第四章的17到32節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
我們要生命天天除舊佈新的真理
四章的22到24節這樣說
保羅這樣的教導勉勵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我們要先弄清楚
保羅所謂的舊人跟新人
到底是什麼意思
四章的17到19節說
所以舊人
就是跟上帝的生命隔絕的人
也就是說
不是因為一個人行為很好
沒有缺點
他就算是新人
而是因為一個人
有從耶穌而來的新的生命
他才會漸漸表現出
新人一樣的好的行為
決定舊人跟新人的關鍵
不是目前行為的好壞
而是他生命的來源跟本質
我用一個
大家很熟悉的乞丐王子的故事
來說明這方面的真理
乞丐王子這個故事當中
兩個主角長得非常地相像
但到底是用什麼來決定
誰是王子
誰是乞丐呢
決定的關鍵是
他們是誰生的
國王生的就是王子
乞丐生的就是乞丐
不是看他的行為
而是看他生命的來源
在這裡也是一樣的
有上帝的生命在我們裡面的
就是新人
沒有上帝的生命在我們裡面的
就是舊人
從這個定義去看
請問你是新人
還是舊人呢
約翰福音一章12節說
只要我們相信耶穌基督
接待祂住到我們心裡面去
我們就是上帝的兒女
我們就有從上帝來的新生命
我們就是一個新人
當我們弄清楚
保羅對舊人跟新人的定義之後
我們就要來繼續看
保羅對我們的勉勵
保羅說
保羅對我們說
我們這些信主的人
已經是新人
所以我們的行為
不要還像沒有信主之前的
舊人的行為一樣
請問
舊人的行為是怎麼樣的行為呢
我們看一下
18節的後半到19節
在這裡有兩個方面的描述
無知
還有心裡剛硬
這裡的無知
不是指智商不好
沒有一般常識
而是指對上帝的無知
不把上帝當作上帝來榮耀祂
自已以為自己很有智慧
很聰明
其實沒有得救的智慧
對上帝的救贖計劃無知
對上帝要給人的恩典無知
接下來我們要來解釋
心裡剛硬
剛硬就好像
有時候我們的手或是腳
會有硬繭
會有死肉一樣
已經死去了
沒有什麼感覺
上帝造人的時候
把良心的功能
放在人的裡面
當人墮落之後
其實我們的良心的功能
沒有完全地損壞
如果我們做錯事
犯的罪太多
會導致我們的良心麻木不仁
沒有感覺
我們就會有很多的理由
來合理化我們的行為
免得我們自己裡面有罪惡感
這個叫做心裡剛硬
所以到了這個地步
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就是放縱私慾
貪行種種的汙穢
因為沒有上帝
就沒有絕對的標準
沒有絕對的標準
我自己就是我的標準
所以只要我喜歡
沒有什麼不可以
只要可以賺錢
欺騙有什麼不可以呢
即使是自己已經結婚
交際應酬
逢場作戲
有什麼不可以呢
我們每天打開報紙
看到的社會新聞
都是以弗所書四章19節的寫照
可是
新人的行為不應該是這樣子
起初上帝造人
就是照著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
當我們有了
從耶穌而來的新的生命的時候
我們就要回復到
起初上帝造人的樣子
也就是
我們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一個真正的人是什麼樣子呢
這裡說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有因著認識真理
明白真理
實行真理
而帶出來的仁義和聖潔
所以到這裡
我們先把保羅的話做一個小結
保羅的意思是這樣說的
親愛的基督徒
你們已經是新人
不是舊人
所以你們的行為不要再像
以前還沒有信主的時候一樣
你們要脫掉那些舊人的行為
穿上新人的行為
因為你們已經是新人
你們的行為
要跟你們的新生命
要互相地配合
請問新人還會有舊人的行為嗎
是的
還有可能
我們還是再用乞丐王子
這個故事來說明
故事當中這個王子
他跟乞丐交換了身分
所以他被趕出王宮去
他跟乞丐生活在一起
很長的一段時間
在那段時間
他可能為了生存
他學了很多乞丐的行為方式
現在他好不容易回到王宮
恢復成王子的地位
不過那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已經在他身上一段時間
沒有辦法一下子改過來
或許有些
他還沒有察覺那些是不好的
但是請問
乞丐的行為模式跟生活習慣
跟王子的身分相稱嗎
不相稱
所以需要有人告訴他
哪些行為是不對的
要幫助他調整過來
不要繼續活在過去
舊的乞丐的行為的方式當中
在以弗所書的四章17到24節
保羅先告訴我們
什麼是新人
什麼是舊人
也告訴我們
基督徒為什麼要
活出新人的行為之後
接下來的四章25到32節
保羅就列舉了一些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
非常具體
舊人的行為跟新人行為的對比
這個對比是這樣
在這個舊人新人行為的
五個方面的對比當中
有兩方面的特色
是值得我們留意的
首先這些對比
全部跟人際關係有關係
如果我們跟上帝
恢復了生命的關係
自然會帶來
我們跟人關係的改善
因為上帝就是愛
如果我們連於上帝這個愛的源頭
我們就有能力去愛我們周圍的人
所以身為基督徒
我們是互相為肢體
我們是同甘共苦
所以
除非我們重視彼此之間的關係
否則我們就永遠沒有活出
與蒙召身分相稱的行為
其次保羅不單告訴我們
要避免活出哪些不好的行為
保羅也同時告訴我們
要活出哪些相對應的好的行為
光脫掉破舊的衣衫是不夠的
我們必須要穿上新的衣服
不講謊話
不再偷竊
不亂發脾氣是不夠的
我們必須同時開始
說出誠實話
努力工作
以仁愛待人
接下來我們對這五方面的對比
做進一步的解釋跟說明
第一方面就是
舊人是說謊話的
新人是講實話的
四章25節說
保羅對新人
首要的勸告是什麼呢
就是要講實話
對基督徒來說
說實話不是很多選項當中
可以選擇的選項之一
這是一個命令
為什麼呢
因為耶穌告訴我們
魔鬼是說謊之人的父
如果我們持續有說謊話的習慣
就表示我們繼續認賊作父
過去舊人的生命
可能已經習慣說謊話
我的意思不是說
我們所說的話
有許多都是謊話
而是我們覺得
有些時候說些謊話
也是可以接受的行為
我們覺得有些時候說些小謊
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因為凡事說實話
可能為自己帶來很多的麻煩
不單我們會對外人說謊
很多時候
我們對家人也會說謊
很多時候夫妻之間
有一些事情
我們是彼此隱瞞的
我們不想讓我們的配偶知道的
當然更普遍的是
孩子有些行為
是不太想讓爸爸媽媽知道的
因為孩子擔心這些事情
一旦被爸媽知道
他會有很嚴重的後果
社會上這種現象
是更加地普遍跟嚴重
我們提供一些
不太正確的訊息給別人
我們希望誤導別人
做出有利於我們的決定
或者是我們希望
我們做錯事情
不要被別人發現
就不追究我們犯錯的責任
反而有些時候
我們會誤導別人去責備處罰
那些沒有能力為自己辯護的人
所以這個就是舊人的生命
為什麼上帝要我們說實話呢
理由是
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的
請問如果我們的眼睛
看見地上有個大窟窿
卻沒有告訴我們的雙腳說
前面的路有問題
反而說前面的路很平坦
很安全
請問這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其實不單腳有可能
踩進那個大窟窿而扭傷
可能我們身體
全身會跌得鼻青臉腫
誠實對於人跟人之間的互信
是何等地重要
因為人跟人之間
一旦失去互信
就很難重新恢復
有些時候我們認為
我們自己大部分說的是實話
偶而說點謊話有什麼關係呢
有那麼嚴重嗎
我再舉一個例子
有個母親非常看重
要培養孩子誠實的品格
她雖然經常教導孩子要說實話
可是她還是發現
孩子會出現說謊話的現象
有一天她突然有個靈感
她就告訴她六歲的兒子說
未來這個禮拜
她大部分的時間都會說實話
每天會偶爾說一兩句謊話
不過她不會事先告訴她的兒子
什麼是實話
什麼是謊話
當她這樣告訴她兒子之後
第二天早上
她開車送兒子到幼稚園
路上就告訴她兒子說
今天放學之後
要帶你去吃麥當勞
對她兒子來說
這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那一天放學之後
兒子一上車
就非常興奮地提醒媽媽說
我們要去吃麥當勞
可是媽媽這個時候
面無表情地說
今天這一句話是騙你的
兒子想不通這是怎麼一回事
他就又哭又鬧
大叫說這不公平
接下來這個媽媽
每天只是說一句兩句的謊話
其他說的都是實話
過不了幾天
她兒子就受不了了
他就告訴媽媽說
媽媽 我懂了
我知道
為什麼誠實是這麼樣的重要
選擇與人說實話
我們實質上
是向對方表達一件事情
你可以信賴我
我不會誤導你
或者是傷害你
我要幫助你
因為我的言行怎麼樣
我的言行是一致的
沒有誠實
就不會有健康的群體
沒有誠實
人跟人之間的互信
就沒有辦法好好地建立
第二方面
保羅告訴我們的對比是
舊人是積怨的
新人是解怨的
在四章的26到27節說
生氣卻不要犯罪
這句話很值得我們玩味
基本上這句話是承認
也容許我們可以有生氣的情緒
只有一種人是永遠不會生氣
那是什麼人呢
那就是死人
事實上
有些時候生氣是對的
是應該的
不生氣有時候是有問題的
譬如說
當我們看見惡人欺壓好人
我們看見罪惡橫行的時候
我們應該要感到憤怒
不然我們就是一個冷血動物
我們對是非善惡無動於衷
不過很多時候
我們生氣不見得是跟
是非善惡有密切的關係
而是我們覺得
我們自己被別人所冒犯
被別人所傷害
我們自己的期待落空
或者是我們的權益受到損害
這樣的失落沮喪
不高興的情緒
反映我們其實也是一個人
上帝也接納我們的有限
所以上帝
接納我們有生氣的情緒
只是上帝提醒我們
不要容讓這樣生氣的情緒
繼續發展
繼續去生利息
我們要去處理不好的情緒
讓那些負面的情緒
畫下一個句點
聖經說不可含怒到日落
意思是不要超過一天
因為在猶太人的時間觀念之後
日落是新的一天的開始
我們讀創世記第一章的時候
它說有晚上 有早晨
這是第一日
所以日落對猶太人來說
是一個新的開始
所以不可含怒到日落
就是生氣不要超過一天
有關我們的怒氣
要今日事今日畢
最好我們晚上睡覺之前
就好好省察
我們為什麼生氣
其實生氣是一種情緒
但是生氣的根源卻是思想
很多時候我們是越想越氣
可是如果我們想通了
我們就不氣了
如果我們不去處理我們的怒氣
結果除了越想越氣之外
我們還會想什麼呢
我們滿腦子想的
就是怎麼樣採取一些行動
去報復讓我們覺得生氣的人
報復就是讓對方感到痛苦
讓對方受到傷害
這就是魔鬼最喜歡看見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們繼續不斷地
冤冤相報
互相仇恨
這樣我們就繼續不斷地
成為魔鬼的手下
去傷害彼此
這是上帝所不樂意看見的
第三方面的對比
舊人的生命是偷竊的
新人的生命是分享的
四章28節說
人為什麼想要偷竊呢
基本上我們想要不勞而獲
坐享其成
可是當我們去偷竊的時候
我們就是把我們自己的快樂
我們自己的享受
建立在別人的損失跟痛苦上面
別人辛辛苦苦努力的成果
被我們用各種不好的方法
把它奪走了
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如果我們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
被別人竊取了
我們一定會
非常地生氣跟不甘心
請問我們跟偷我們東西的人
關係會好嗎
會好才怪
所以保羅告訴我們
一個擁有重生得救
一個新的新生命的基督徒
不會把我們自己的享樂
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面
一個新造的人
一定是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他不單可以養活自己
供應自己跟家人的需要
而且他還能夠分給那缺少的人
因為在這個社會上
的確存在一些弱勢的群體
他們因為身體或是心理
或是環境因素的影響
他們有一段時間
沒有無法自給自足
他們需要別人的幫助
一個新造的人
願意主動幫助這些有困難的人
讓他們不會落入偷竊的試探
或者是因為飢餓而死亡
一個舊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是設法奪取別人的東西
變成自己的
而一個新人
不是單顧自己的事情
他也顧別人的事情
他願意把自己所擁有的
主動跟別人分享
而這樣的新人
上帝必定賜福給他
使他有餘
接下來第四方面的對比是
舊人是說傷害人的話
新人是說造就人的話
四章29節
汙穢這個字
在原文指的是木頭朽壞
或是水果腐爛所發出來的味道
這個字形容語言
是指尖酸刻薄
粗俗的言語
聽到的人
一定會受到傷害跟痛苦
好的話語有造就的功能
讓人聽見了
可以得到幫助
因為聖靈可以透過這些好話
在人的身上動善工
相反的
不好的話也會傷害人
邪靈也等待我們說一些
消極 汙穢
惡毒的話語
用這些不好的話語
去做欺騙殺害的工作
一個人口所說出的話
其實是從他內心的心靈狀況
呈現出來的
馬太福音十二章33到34節說
所以如果我們平時
說的是造就人的好話
或說傷害人的話
就顯明我們內在的生命
是舊人或者是新人
第五方面的對比
舊人是充滿了苦毒
忿怒跟毀謗
新人是有恩慈
憐憫跟饒恕的
四章31至32節說
苦毒指的是一顆酸溜溜的心
酸溜溜的嘴
惱恨跟忿怒
這兩個是相似的
差別是惱恨比較激烈
忿怒比較內蘊
比較深沉
嚷鬧就是形容衝動
提高嗓門
破口大罵
高聲嘶叫
毀謗就是講人家的壞話
背後中傷
嚴重的會毀人清譽
惡毒就是惡意地希望別人遭殃
設謀 計算 害人
這些都是舊人生命的表現
相對於舊人生命的表現
新人生命的表現是滿有恩慈
憐憫跟饒恕
基本上
這些都是主耶穌生命的特質
有些時候我們會擔心
如果我們處處
以恩慈跟饒恕待人
會不會被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所淘汰了
當然這段經文的意思
並非鼓勵我們
要隨罪惡蹂躪跟宰割
主耶穌也在其他的地方
教導我們要馴良像鴿子
要靈巧像蛇
懂得躲避災禍
不過正因為罪人很容易彼此傷害
所以我們更需要
有恩慈跟饒恕的心
因為罪會衍生更多的罪
暴力只會帶來更多的暴力
聖經鼓勵我們不去報復
不把我們個人的權益
置在別人的身上
來打破這個惡性的循環
這就是跟耶穌同死同復活
所起的作用
其實弱者是
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饒恕人的
唯有堅強的人
才能夠選擇饒恕
和放下自我防衛的力量
最後我們要來思想
怎麼樣脫去舊人的行為
穿上新人的行為呢
20到24節說
要改變行為
要先改變我們的思想
就是我們的價值觀
為什麼我們大部分的華人
會有努力用功讀書的行為呢
因為我們的華人傳統有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的觀念
每一個行動背後
一定有一些觀念
在那邊發揮影響力
雖然我們所想的
不一定都做出來
但我們所做的
背後一定有一些思想
如果我們要改變我們的行為
要先改變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的想法
我們的成長
我們的改變
是從心思意念開始的
思想會產生行動
行動多了會成為習慣
很多的習慣
累積成為個性跟品格
所以追本溯源
我們要從思想的改變開始
我們要讓上帝的真理
來重塑我們的價值觀
讓真理來引導我們的判斷跟選擇
真理可以叫我們得自由
真理可以叫我們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