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見,在教會歷史上,基督門徒人數增長最快的年代,是教會歷史的前四、五百年。那時候基督徒受羅馬帝國的迫害,但他們活出了基督羔羊的樣式。他們被迫害,卻不還手。他們在競技場跟野獸搏鬥的時候,唱著讚美詩,活出了令人羨慕的盼望。
弟兄姊妹平安
我是中華福音神學院曾劭愷
歡迎大家收看
這一系列預定論的節目
我們上一堂
從耶穌所頒布的大使命
思想了神的主權
與傳福音之間的關係
我們提到
神的主權是我們傳福音的確據
我們傳福音有果效的確據
也因此是我們傳福音的
動力跟原因
我們今天要思想
大使命的第二層面的內容
我們從耶穌所頒布的大使命
會發現
基督的主權
不但是我們傳福音的原因跟確據
也是我們所傳的福音的核心內容
在馬太福音裡面
提到神的主權的時候
會用這樣子一種表達方式
也就是
天國有的時候又被稱為神的國
什麼叫做天國或神的國呢
凡是神掌權的地方
就是神的國度
所以神的國度
就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了
在廣義而言
凡是受造界
沒有一處不是神掌權的地方
整個宇宙歷史
都在神的計畫掌管底下
就連魔鬼撒但
都是神手中的工具
馬丁路德是這樣子講的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
神的國度是普世的
神的國度涵蓋了整個人類歷史
宇宙歷史
但是在另外一層意義上
主耶穌又教我們禱告說
願祢的國降臨
也就是上帝的計畫
現在在這個世界上
仍然在一個落實的過程當中
或者是說
這個世界上還有一股勢力
在與神為敵
罪與死的權勢
罪人與神為敵
罪的國度在與神的國度相抗
在這個意義上
神的國度還沒有完全地降臨
而在這一層的意義上
神的主權
就是我們所傳的福音的
核心內容了
也就是說
廣義而言
客觀而言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屬乎基督
但是現在主觀而言
祂要神所揀選的每一個人
都自願地降伏在基督的主權底下
所謂作基督的門徒
就是順服基督的主權
而受洗也有這麼一層的涵義
洗禮的原文是baptizo
Baptizo的意思是浸泡
儘管在教會歷史上面
我們很難在十六世紀之前
找到浸禮的這麼一個傳統
我們也有足夠的理由相信
施洗約翰在施洗的時候
並不是浸禮
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原文這個baptizo
它浸泡是指什麼樣的浸泡呢
還不只是把一個人
泡在澡缸裡面
泡了出來他就乾淨了
這個字經常被用在兩個東西上面
第一個是布料
布料放在染缸
白布進去
出來就變成了紅布
另外一個
是放在泡菜這個東西上面
一個大白菜
丟進瓦缸裡面去醃漬了
出來它就變泡菜了
它就變不回大白菜了
這種浸泡換言之
帶來的是一種恆常的改變
我經常喜歡開玩笑說
我們被浸泡在耶穌基督裡面
好像一個黃瓜
丟進醋裡面泡一泡
就出來變成
速食店漢堡裡面的那個酸黃瓜
你就變不回新鮮黃瓜了
Baptizo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所以洗禮
當然有很豐富的涵義
我們今天沒有辦法講得很詳細
可是它其中一個涵義就是
它代表我們內在的一種
恆常的改變
我們變成了基督的門徒
而這個就變不回來了
它是這樣子的一個改變的印證
以及記號
所以傳福音是什麼意思
傳福音的意思就是
使人作基督的門徒
使人順服在基督的主權底下
而讓基督的主權在他身上
徹底的改變他
這個改變已經開始了
而且這個改變與更新是
每天每天在進行的
我們每天要來作主的門徒
我們每天要治死自己的罪
而得著更新
這個就叫做成聖
加爾文對成聖的定義就是
每天藉著治死老我而得到更新
這個叫做作主的門徒
所以傳福音不是對著大家
你來信耶穌
你信就好
不信就不好
你信了你就上天堂
不信就下地獄
然後佈道會上面決志
你信了你上天堂了
哈利路亞
也不用上教會
生活也不用改變
也不用悔改
不
傳福音是要帶來恆常的改變
使人順服在基督的主權底下
傳福音是宣告
耶穌是主
耶穌是天地的主
現在祂要來作你的主
要在你心中掌王權
現在活著的不再是你
是基督在你裡面活著
這才是真正的傳福音
而如果我們明白這一點
我們可能就需要改變一下
我們今天所流行的一些福音策略
譬如個人佈道
我不是說個人佈道不好
可是我從小在教會裡面長大
我遇見過很多的基督徒
這些人看起來都很愛傳福音
在坐計程車的時候
一上車就開始對司機講耶穌
認識新朋友
第一次見面就開始講耶穌
走到哪裡
只要有機會跟人聊天
就講耶穌
可是我們發現這些人
結婚幾十年
他們的配偶一開始不信
幾十年以後更不願意信
他的兒女也都不願意信
為什麼
因為他們自己
沒有作主耶穌的門徒
他們的生命沒有改變
沒有活出基督徒該有的
令人羨慕的盼望跟喜樂
跟溫柔
跟謙卑
他們只是覺得
我信耶穌比你聰明
你不信
你很笨
很多喜歡個人佈道的這些基督徒
我們發現
他們往往是這個樣子
為什麼
因為他們自己沒有作主的門徒
當自己不作主的門徒的時候
也就很難去帶別人來作主的門徒
除了個人佈道
經常會出現這樣子的情況
另外我們會發現
今天所流行的那些佈道大會
甚至是福音特會
非常注重人數
每次決志呼召的環節
就一大批人湧到臺前來
而這種佈道的形式
其實在使徒時代是沒有的
在歷代教會也從來找不到
這個是十九世紀
一位佈道家發明的
這位佈道家叫做查爾斯芬尼
芬尼
的確
他所發明的這種佈道形式
能夠很有效地增添
教會的信徒的人數
或教會成員的人數
問題是什麼
問題是我們會發現
用這樣子的方式
所建立起來的這些巨型教會
特別是在美國
在英國也有
在歐洲也開始有
在亞洲也有
不過這主要是在美國開始的
這個教會成員增加很多
可是真正基督的門徒
卻還是那麼少
有一位
幾年前剛過世的福音派領袖
一個美國人叫查克寇爾森
他說過一句話
The church in the America today
Is three thousand miles wide
And one inch deep
今天美國的教會
有三千英哩寬
卻只有一吋深
教會人數很多
人丁興旺
可是真正作基督門徒的人
還是那麼少
校園書房前一陣子
出版了一本書
叫做大抗命
英文的書名叫做
The Great Omission
中文這個書名也翻譯得很好
它當然是在講大使命
大使命英文是
The Great Commission
而這個書名少了一個C
變成The Great Omission
Omission有忽略的意思
忽略上帝給我們的使命
基督給我們的使命
中文甚至把它翻譯成抗命
因為這本書的內容
的確是在講今天的教會
如何抵抗基督給我們的大使命
這本書的作者叫做Dallas Willard
他是...
他已經過世了
過世不久
他生前是美國哲學界的泰斗
也是靈修神學的大師
他在這本書裡面告訴我們說
當代教會這種奮興佈道的模式
其實已經偏離了大使命的核心
也就是使人去作基督的門徒
而使人作基督門徒
就意味傳福音是要怎麼樣
傳福音是要去
是一種去的心態
而不是一種引君入甕
那種來來來來
那種心態
所以主耶穌在復活以前
就吩咐門徒去傳福音
是要怎麼樣
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馬太福音十一章5到6節
祂復活以後
在大使命裡面
又叫門徒要往萬民那裡去
使他們作我的門徒
所以祂所賜的佈道使命
不是引君入甕的概念
而是羊入虎口的一種概念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那種
芬尼所發明的那種佈道大會
會有這麼一個現象
就是引君入甕
Dallas Willard在他那本書裡面
有這麼一句話說
使人決志歸附某個教條和教會
並藉施行洗禮
讓他們歸入教會的名冊的
這種佈道哲學
其實是在違抗基督的大使命
我在這裡並不是要反對佈道會
因為聖經裡面
也記載了一些佈道會
使徒行傳在最開始的時候
五旬節就有一次佈道會
而教會在地上建立
就是藉由那次佈道會所建立的
可是我們會發現
使徒行傳裡面的佈道
跟十九世紀
以致今天的這種奮興佈道會
或福音特會
是截然不同的
譬如使徒在對外邦人佈道的時候
他們有時候會使用一種
希臘哲人的模式
在公眾場合跟人辯論真理
而在這些公眾場合當中
通常他們是進到
希臘偶像崇拜的文化當中
他們是羊入虎口
而保羅甚至曾經因為這樣子
被人用石頭打
甚至差點打死
那是一種羊入虎口的概念
或許是進入希臘的
異邦哲學的一種環境裡面
在這裡面
基督教沒有任何外在
使人可信
使人羨慕的東西
而使徒在向猶太人
佈道傳福音的時候
更是進到猶太的會堂裡面
司提反就是在會堂裡面
宣告了基督的主權
結果最後被拖出去打死的
就連司提反被打死
猶太人開始迫害基督徒以後
使徒在向猶太人佈道的時候
還是經常走到一個城市
就進到那個地方的猶太會堂
而包括五旬節的那次佈道
那都是猶太民族情緒高漲的節期
整個散發的是一種猶太教的
因行為稱義的思想
是一種民族主義的思想
在這裡面
基督的十字架
沒有任何外在
使人羨慕
使人相信的條件
它沒有今天那種佈道會的氣氛
它是羊入虎口
我們不難發現
今天的佈道會
正是反其道而行
它是一種引君入甕的概念
他們會利用排場
用氣勢
用百人千人的大詩班
讓這些還沒有信主的人
來到佈道會
然後看見最先進的儀器
大螢幕
然後臺上佈道的人
可能是某某博士
或者是某某著名的科學家
或者是很受尊敬的一個人
或者是口才很好的人
不論如何
有太多太多外在的因素
讓人在佈道會的場合氣氛當中
覺得我如果這樣都不信耶穌
那我是很笨的
我是很不入流的
然後就到了決志呼召的環節
這個最關鍵了
這簡直是在洗腦
因為
這個佈道家在臺上
一開始呼召說
今天聽了這場佈道
願意決志信主的人
請舉手的時候
第一次舉手的人可能很少
而這個佈道家也知道
怎麼樣來操縱群眾的心理
他接著就會講
我現在再請另外一些人舉手
有沒有人願意
我禱告為你祝福的請舉手
這時候大家
我不信耶穌
我想要禱告被...
這個牧師禱告為我祝福
挺好的吧
他們就都舉手
可是舉手的人還是不太多
因為大部分來參加佈道會的人
其實都是基督徒
所以佈道家就很聰明
他就說好
我現在再請另外一些人舉手
現在在我們中間是基督徒
你今天聽了道有感動
願意再一次把你獻給主耶穌的
請舉手
所有的基督徒都舉手了
然後佈道家在這個環節
可能就會說
好 剛才舉過手的人
全部來到臺前
結果千人佈道會
萬人佈道會
全部的人湧到大體育場的中間
何等壯觀的一個場面
還留在位子裡面
還沒有決志信主的那些非基督徒
他們這時候就會很焦慮了
說我跟大家怎麼都不一樣
大家都湧向臺前了
我現在是不是很不入流
這種群眾心理
這種同儕壓力
就會讓他覺得
我現在很不自在
所以這時候
佈道家就會最後一次的呼召
好 現在我再一次呼召
有沒有人要決志信主
要決志信主的請舉手
剩下那些人全部都決志信主
然後位子全部空了
大家通通湧上臺前
這種情況我們見的太多了
引君入甕
在佈道會裡面建立一個
社會學家所謂的
外在的可信結構
有一些福音派人士甚至認為
我們不但要把未信的人
帶到佈道會的氛圍
還有語言遊戲當中
我們甚至要在這個社會上面
用政治的手段
文化的手段
來建立一個基督教的
外在的可信結構
讓基督教看起來
是很令人羨慕的
讓人覺得信耶穌是很聰明的
讓人覺得不信耶穌就是很笨
很不入流的
都是一些外在的東西來吸引人
這不是使徒的佈道法
這種佈道法
其實是利用外在的條件
包括一些領袖的個人魅力
或者是
教會外在的榮華富貴來吸引人
而這些人被吸引的時候
他們是被外在的榮耀吸引的
他們不是被十字架吸引的
也因此
他們或許可以作佈道家的門徒
可是很抱歉
他們不會作基督的門徒
所以教會人數增長了很多
門徒的人數還是那麼少
這種佈道法不是實踐大使命
Dallas Willard告訴我們
這是大抗命
所以我們如果真的明白
什麼叫做傳福音的話
我們要重新思想
我們的佈道策略
我們會發現
在教會歷史上面
基督真正的門徒
人數增長最快的年代
是教會歷史的前四五百年
而教會的基督門徒人數增長
最多的地方
往往是最受迫害的地方
在初代教會裡面
基督徒受羅馬帝國的迫害
而他們就活出了羔羊的樣式
他們被迫害卻不還手
走進競技場還唱讚美詩
結果人們就羨慕他們的盼望
怎麼你們...
被釘十字架了還那麼有盼望
而福音就這樣傳開來了
很多人願意跟主耶穌同釘十字架
這才是真正作基督門徒的人
結果到後來
基督教變成了羅馬國教以後
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沒有了
而它令人羨慕的地方也沒有了
本來用羞辱彰顯出來的榮耀
現在變成地上的政權
地上的榮華富貴來彰顯
彰顯出的不是基督的榮耀
而是罪人的虛榮
所以我們看見
真正的傳福音
是使人作基督的門徒
福音核心的內容
就是基督的主權
而我們現在要思想最後一點
我們剛才提到了十字架的道路
作基督門徒就是與祂同上各各他
而在這當中
我們可以不用懼怕
我們受迫害
我們作基督的門徒的時候
我們不用害怕
為什麼
因為天上地下
所有的權柄都賜給祂了
所以我們可以去
保羅奉主的使命去傳福音
曾經多次地被交在死地
他到了哥林多的時候
主耶穌卻告訴他
不要怕
只管講
因為我必與你同在
在大使命裡面
主耶穌也告訴我們
我必常與你們同在
直到世界的末了
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
都已經屬於基督
所以祂與我們同在
我們就可以在十字架的道路上
無所懼怕
而對神主權的信念
就使得許許多多的宣教士
在宣教的工場上面
帶著凱旋喜樂的盼望
為主殉道
十九世紀
西方許多的宣教士到了中國
被義和團給屠殺
但是還是前仆後繼地來華
要傳福音
儘管當時他們傳的福音
沒有什麼
看起來沒有什麼果效
很少人信
可是這些宣教士
還是願意把他們的生命擺上
直到這個地方有神揀選的百姓
所以他們的犧牲絕不是徒然的
而他們來到中國的時候
已經帶了殉道的決心
在教會裡面
我們會看見一些基督徒
自己願意受迫害
可是不願意他們的兒女受苦
可是這些宣教士卻不一樣
他們把他們的兒女
一起帶到了危險的宣教工場
英國宣教士
畢翰道牧師
1900年7月
跟他的兒子畢威廉
在山西太原殉道
那時候威廉才十二歲
1889年
威廉十歲的時候回英國度假
對朋友說了這麼一段話
在英國我們不可能成為殉道者
在中國
父母和我都有可能成為殉道者
而他卻決定要跟父母
一起到中國傳福音
另外一位
被義和團殺害的宣教士是
Emma Hurn
三十歲還沒有嫁人
在網路上面找到她的照片
是一位美麗佳人
1900年8月30日
她在山西臨汾殉道
才三十二歲
臨終的時候她寫到
我知道這場災難以後
中國會不再一樣
教會的根基是用血鋪成的
目前我們還不曉得
有多少宣教士或本地信徒殉難
唯一的答案
神統管萬有
既然祂容許這一切發生
必有祂獨具智慧的目的
有人會覺得
能與眾肢體一起捐軀
實在好得無比
但為了所有
可能讀到這信的摯愛親朋
及中國廣大仍未信主的人們
我真願意留下來繼續事奉
在這場災難中
主保守我心全然安息
她的心可以全然安息
因為什麼
她在這裡講的
神統管萬有
神絕不誤事
有另外一位英國的宣教士叫做
Williams Adam McCurrach
他也在同一天
被義和團拳匪殺害
在死前他留下遺言
這是中國一個可悲的時刻
假如宣教士全體遭難被屠殺
那必會對中國教會
引起超乎尋常的推動作用
如果神用這種方式
打開中國傳福音的門
那我們肯定要預備好
為福音殉道
我們中間沒有一個人想死
但每個人都願意說
願祢的旨意成就
各位
這個就叫做作基督門徒
只有這樣子的人
才有可能傳福音
有一些宣教士
才剛到中國
學幾句中文
沒有領人信主就殉道了
從世俗的眼光看
這些人出師未捷身先死
成了炮灰
可是神卻不是這樣看他們
而他們也不是這樣子看自己
英國的女宣教士
May Rose Nathan
在殉道之前寫信給她母親
親愛的媽媽
無論妳聽到有關我的任何消息
請不要擔心
以世俗的眼光看
來這裡不過一年
剛學會點中文就戛然而止
似乎浪費
但是要信靠神
祂絕不誤事
祂是主權的神
祂的作為全然美好
按聖經的應許
主必解救祂的僕人
脫離惡人的手
然而這解救
可能是通過死亡來進行
但是死亡不過是生命之門
我們將目睹基督的慈容
親愛的媽媽
我將在彼方等候您
唯有神能安慰我的親朋好友
這些宣教士寧可全體被屠殺
不願意苟且偷生
聖經告訴我們
那能殺身體
不能殺靈魂的
你們不要怕
耶穌說
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
仍舊是一粒
若是死了
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而我們為這些宣教士的勇敢
我們感謝主
他們深深知道
世界是誰在掌權
他們也深深知道
他們的主是誰
他們要把他們的生命
降伏在基督的主權之下
我們不一定有機會能夠殉道
可是我們每一個人蒙召
都是要作基督的門徒
也隨時做好殉道的準備
耶穌在頒布大使命之前
向門徒顯現的時候
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願你們平安
不要害怕
而祂頒布了大使命
對我們說
我們感謝主的話
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