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讀聖經,也讀佛經,常常上教會,也偶爾去參禪,卻從來沒有決志,也沒有受洗。他在敬拜的時候也會感動流淚。有許多經文帶給她安慰。論屬靈亮光,論聖靈感動,答案都是有的,但問他是不是基督徒,有沒有聖靈的重生,得到的答案卻是一個大大的NO。
弟兄姊妹平安
我是中華福音神學院曾劭愷
歡迎大家再次收看
我們預定論的課程
我們過去幾堂課都在思想
所謂的加爾文主義五要點
前面兩堂我們講了第三個要點
也就是最具爭議的限定的救贖
今天我們要再來討論
另外一個在教會裡面
也經常受到質疑的要點
就是所謂聖徒的恆忍
聖徒的恆忍
這一個教義
或者這一個要點
在華人教會裡面
經常會用一句話來代表它
就是一次得救 永遠得救
但其實這樣的表述是不精確的
因為這個要點的內容
並不是把救恩
講成一個一次性的事件
好像你一次地舉手決志
那就叫得救了
然後你一輩子就得救了
你甚至可以不用上教會
你反正一次得救
你就永遠得救了
因為在多特會議的
這一套改革宗神學的體系
在加爾文的這一套思想裡面
得救並不是一個一次性的事件
它不是你一決志你就一次得救
然後就永遠得救
得救是你被重生以後
要進入一個過程
在這一個過程裡面
因著與基督聯合
所以被稱為義
那一次稱義 永遠稱義
這個是沒有錯
可是救恩不只是稱義
救恩是上帝拯救我們脫離罪惡
而在稱義的意義上
我們已經不被定罪了
可是我們在另外一個意義上
還沒有完全脫離罪惡的轄制
我們還沒有完全脫離
那取死的身體 敗壞的轄制
我們今天仍舊會犯罪
我們今天因著基督
成了百分百的義人
可是就我們的本性而言
還是百分百的罪人
而聖靈現在在我們身上的工作
就是聖靈與情慾相爭
情慾與聖靈相爭
使我們能夠漸漸地
因著悔改得到更新
治死老我以致能夠成聖
這是一個現在仍在進行的過程
這是救恩的過程
所以我們不能夠
把得救講成是一次
這樣子的表達很不精確
如果按照聖經
所賜給我們的救恩論的話
我們要表達聖徒的恆忍
這個要點
應該是要講
一旦得救 永遠得救
而不是一次得救 永遠得救
那我們來複習一下
聖徒的恆忍這一個要點
到底在講什麼
在這五要點當中
首先第一個要點是全然敗壞
沒有義人
連一個也沒有
也沒有一個人
憑著自己能夠說耶穌是主的
需要聖靈的重生
才能夠信主耶穌
人是全然敗壞的人
因此神的揀選是無條件
這是第二個要點
神無條件地揀選了我們
不是因為看我們有什麼好
值得祂揀選的
因為沒有義人
連一個也沒有
也不是因為祂預先知道
我們會信主耶穌
所以祂就揀選我們
神的揀選是無條件的
那按這樣子的邏輯再推論下來
如果是神揀選你得救的話
那麼當恩典臨到你的時候
你不可能說我不要
而當你得到恩典的時候
你也不可能說我現在不要了
或者因著任何的緣故
而失去救恩
這樣子的一套神學思想
為什麼在教會裡面
會引起一些爭議呢
因為它與我們的經驗不符
在教會裡面有一派的人
會拿經驗 理性 傳統
來檢視聖經
他們認為聖經的教導
必須拿我們的經驗
還有理性去解釋
所以他們不是用聖經的權威
解釋我們的經驗跟理性
或者是教會的傳統
是拿教會傳統
還有人的經驗還有理性
來解釋聖經
所以這樣子其實是變相地
把經驗跟理性還有傳統
放在聖經上面了
那當我們
用經驗去檢視聖經的時候
我們往往會在這個問題上
產生一種思想
按照經驗來說
教會裡面有一些人
在佈道會上決志信主了
甚至他們都受洗了
在教會裡面甚至作了同工
作了小組長
甚至有一些作到牧師的
結果後來他們又不信了
他們變成無神論者
或者是他們因為淫亂的緣故
他們覺得不要再作基督徒了
或者是各種各樣的緣故
他們本來是基督徒
後來離開了教會
不作基督徒
所以這不是讓我們看見
從經驗來說
我們非常清楚地知道
有一些人是得救以後
又失去救恩的嗎
你看這些人
都已經決志 信主 受洗了
這不是得救是什麼
而這些人後來又離棄了真道
這一個難道不向我們證明說
人得救以後還可以失去救恩嗎
所以就從這樣子的經驗
去解釋聖經
然後就說
所以人並不是一旦得救
永遠得救
得了救以後
還是可能會失去救恩
而這一套神學
最常引用的一段經文
或者是幾段經文之一
就是嘗過天恩滋味的
那一段經文
在希伯來書六章4到6節
我們等一下
會回來看這一段經文
不過我們要複習一下
聖經許許多多的地方
給我們建立了
一套清晰的總原則
就是一旦得救
永遠得救的這一個總原則
我們在華人教會裡面
所有主日學長大的小朋友
都知道一首歌
就是以賽亞書
五十四章10節那一首
大山可以挪開 小山可以遷移
在這裡以賽亞說
現在我們假設得救的人
還可能失去救恩
那這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就是
現在我們在主耶穌的手裡
我們是得救的
但是有人
把我們從主耶穌的手裡奪去
這一個人可能是我們自己
可能是魔鬼撒但
或者是其他的人
總而言之
我們被從主耶穌的手裡奪去
這是人失去救恩的第一種可能
第二種可能就是
主耶穌自己把我們丟掉
祂得著了我們又把我們丟掉
以至於我們得救
後來又失去救恩
可是聖經很明確地
排除了這兩種可能性
約翰福音十章27到30節
救恩出於上帝的主權
而祂作為全權的上帝
比萬有都大
而神之為神
祂不能違背祂自己
祂比萬有都大就是比萬有都大
祂不能造出一塊
祂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
所以祂也不能造出
一個人的自由意志
是祂不能去違背的
自由意志是神所造的
自由意志比神小
自由意志不可能比神大
神比萬有都大
所以誰也不能把我們
從父神以及基督的手裡奪去
我們既然已經得救了
我們現在在主耶穌的手裡
我們又在父神的手裡
就沒有人
能夠把我們從神的手裡給奪去
所以就否定了
信徒失去救恩的第一種可能性
上帝比萬有都大
祂可不可以拯救了我們以後
又把我們丟掉呢
第一 上帝不會這樣子做
第二 上帝也不能這樣子做
因為上帝不能違背祂自己
上帝的主權與自由
不在乎說上帝可以為所欲為
甚至可以違背祂自己
而是上帝的所作所為
以及上帝的旨意都完全符合
祂那信實 慈愛 公義的
屬性 本性
所以上帝不會違背祂自己
而這就意味著
上帝不是一位出爾反爾的上帝
正如上帝的救恩計畫
不會分A計畫 B計畫
上帝要拯救一個人的時候
不會說祂今天拯救你
下一刻祂又決定不要你了
我們的上帝
不是一個會後悔的上帝
我們的上帝
不是一個出爾反爾
朝令夕改的暴君
我們的上帝是信實的上帝
所以祂不可能現在拯救我們
讓我們在祂手裡
結果明天又把我們丟掉
所以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六章37到39節
主耶穌很明確地告訴我們
父神的旨意
以及主耶穌聖子的旨意
不是兩個旨意
是一個旨意
正如主耶穌在前一段經文講的
我與父原為一
在約翰福音十章那裡講
我與父原為一
祂們的旨意也是一
而不是不同的旨意
所以不會說上帝的旨意是
或者父神的旨意是
要揀選一部分的人
主耶穌的旨意卻要揀選全人類
不
主耶穌聖子的旨意
與父神的旨意是同一個旨意
而按照這同一個旨意
凡是主耶穌拯救的人
就必拯救到底
因為這是父神差祂來的旨意
這也是祂自己
甘願走上十字架上的時候
所立訂的旨意
到祂那裡來的祂絕對不丟棄
神的救恩不是半途而廢的救恩
神的恩典是聖潔可靠的恩典
這就是一旦得救
永遠得救的含意
所以我們看見聖徒的恆忍
跟我們前面兩堂
講到的限定的救贖
是相輔相成的
都在告訴我們
我們的神是信實的神
祂所揀選的祂就一定會召來
所召來的祂一定稱為義
祂一定使我們成為祂的兒女
祂也一定保守我們到底
直到我們末後得榮耀的日子
不會半途丟棄我們
所以希伯來書六章4到6節
怎麼解釋呢
有一些人說
這一段經文很清楚地告訴我們
有一些人已經得救了
結果又失去救恩
嘗過天恩滋味又離棄真道
這一段經文不是清楚地否定了
一旦得救 永遠得救的
這樣子的神學嗎
假設這一段經文
真的是這一個意思的話
現在就很麻煩了
因為這就等於是在說
聖經沒有一套
前後一致的總原則
所以這一段經文這樣講
約翰福音卻又那樣講
兩段經文的意思不一樣
約翰福音告訴我們
耶穌不會丟棄我們
父神也不丟棄我們
我們不會失去救恩
保羅也是這樣講
羅馬書第八章非常地清楚
可是希伯來書作者
在這裡卻說保羅講錯了
約翰也講錯了
有一些人嘗過天恩的滋味
還是會失去救恩的
聖經是有矛盾的
我們不能接受這樣子的聖經觀
我們必須接受聖經
有前後一致的總原則
而如果我們
從以經解經 唯獨聖經
這樣子的神學方法出發的話
我們在解釋希伯來書
六章4到6節的時候
就不能說
它是與其他的經文矛盾
我們不能說它是在否定
一旦得救 永遠得救
那所以我們就要具體地來看
這一段經文的文本
到底怎麼講的
我來唸一下
這一段經文具體的內容
希伯來書六章4到6節
在這裡我們先來解釋一下
什麼叫做嘗過天恩滋味
然後等一下
我們再來看其他的一些描述
什麼叫蒙了光照
於聖靈有分等等
嘗過天恩滋味這裡這一個嘗
原文是geuomai
在這裡非常關鍵
原文這一個geuomai
它可以翻譯成品嘗
使品嘗
它也可以翻譯成知道
使知道
而這一種知道
是一種非常表面上的認知
它並不是非常透澈地理解
它沒有在理性上完全地掌握
它也沒有真正
在經驗上完全地去體會
所以geuomai這一個字
它指的一種認知是表面地
粗淺地認知
打個比方
最近在台灣神學院
舉辦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叫做神學研究體驗營
那一次的體驗營邀請了
許多台灣重量級的神學人
包括台神自己的林鴻信老師
我們華神的周學信老師
中原大學的歐力仁老師
還有台灣神學院
一位年輕的老師
年輕的學者吳孟翰老師
他們每一個人
分別從自己的專業領域
發表了他們對神學家
卡爾巴特的理解
就廣邀神學生 還有傳道人
還有任何對神學研究
有興趣的人來參加
那這次的活動叫做體驗營
也就是大家來參加這個活動
體驗一下什麼叫做神學研究
這一些研究神學的學者
在做些什麼
可是是不是說
你參加了這一個體驗營
出來以後你就變成了
研究神學的學者
你就變成一個神學家了呢
當然不是
因為這個體驗營
只是讓你體驗一下
這一個就是geuomai的意思
品嘗一下 體驗一下
那這一個字 這一個嘗
Geuomai可以翻譯成知道
而我們去看希伯來書的作者
使用知道這一個動詞的時候
非常嚴謹
他用了好幾個
不同的希臘文的字
分別都有不同的意思
當然不同的作者
使用這些詞的時候
會有不同的含意
有一些人其實使用這些詞
並沒有特定的意思
是可以交互使用的
可是希伯來書作者
在每一個不同的
希臘文的知的動詞之間
都做了清楚地區分
譬如說有一個希臘文的字
是epignomai
這一個字可以指理性上的知道
或它專指理性上的知道
這種理性上的知道
是救恩知識的必要條件
可是不是充分條件
所以在第十章26節那裡
是一種理性上的知道而已
可是並不是一個全人的委身
也不是對神的認識
還有另外一個字用法也相似
是epistamai
在十一章8節
是指一種理性上的知道
在理性上
他還不知道要往哪裡去
還有另外一個字非常地關鍵
是ginosko
Ginosko是專門特指
使人得救的知識
它可以指人對神的認識
也可以指關乎救恩的知識
譬如
這裡知道用的就是ginosko
它不光是一個理性上的知道
是一種深入內心
全人委身的知識 認識
還有另外一個字noeo
它的用法比較沒有特殊限定
可以指一般知識
也可以指救恩知識
這一個字可以比較廣泛地使用
而geuomai這個字
作為知識
它是一種非常淺的知識
它連epistamai
或者是epignomai都不是
它連那一種理性上的理解
都還達不到
它只是淺淺地品嘗
體驗一下基督徒的生活
所以嘗過天恩滋味
並不是指得救的人
而是體驗過恩典生活的人
而這裡講到重釘十字架
是很有趣的一個概念
我們簡單地解釋一下
其實我讀了很多的解經書
對於重釘十字架
沒有一個很清楚明確地解釋
因為這個概念
在聖經其他地方也沒有出現
我覺得最說服我的一個解釋
其實並不是出自一位學者
而是出自一位
有博士學位的牧師
約翰派博牧師
他說重釘十字架
是一種表達方式
是在說這一些離棄真道的人
等於是在說我同意
把耶穌釘十字架的那一些人
耶穌就是該釘十字架的
我同意把耶穌釘十字架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
把祂重釘十字架
而不是真的能夠
把耶穌重釘十字架
耶穌釘十字架是一次被釘
一次獻上為祭就永遠為祭的
這是希伯來書非常清楚的教導
那我們回到
希伯來書六章4到6節
這裡除了嘗過天恩滋味
其實還有講到好多其他的內容
來形容這些
嘗過天恩的滋味的人
說他們已經蒙了光照
又於聖靈有分
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
覺悟來世的權能
結果他們還是離棄了真道
這樣子的人是在描述什麼人呢
加爾文在他的希伯來書注釋
裡面有非常精闢精采的解釋
加爾文寫道
上帝的恩慈
確實藉由使人重生的聖靈
單單賜給祂所揀選的人
而藉此神將他們與世人
分別開來
然後加爾文接著解釋
神一旦揀選在聖靈重生的人
就必拯救到底
可是加爾文接著講
可是我不能接受說
這會構成任何原因
使得神不能使那些
沒有蒙揀選的人
嘗到一點天恩的滋味
不能用一點星星之火
來光照他們的理性
不能使他們對神的良善
有某種意義上的認知
並在某種意義上
把祂的話語放在他們心裡
我有一個朋友
他其實從來沒有決志
沒有受洗
可是他常常來教會
而且在教會他真的體驗
我們這種恩典裡面的生活
真的嘗到了基督徒生活的滋味
他嘗過天恩滋味
他平常也讀聖經的
問題是他讀聖經
他也讀佛經
他上教會
可是他偶爾也會去參禪
他從來沒有決志 沒有受洗
他不是一個得救的基督徒
可是他在敬拜的時候
也會感動流淚
有許多經文也帶給他安慰
他最喜歡的經文是主耶穌說的
不要為明天憂慮
一天的憂慮一天擔就好了
這一段經文帶給他很大的鼓舞
可是對於下一段經文
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
他就覺得
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又不是基督徒
神的國和神的義
我就是相信有一位神
然後這一位神
照顧天上的飛鳥
照顧野地的百合花
祂也照顧我
那他就覺得這一段經文
讓他非常地舒服
他讀聖經也是非常認真的
他也非常認真地在做解經
他看到聖經他不懂的地方
他會發簡訊來問我
所以上帝有把祂自己的話語
放在這個人的心裡
沒有錯 這個人心裡
是有聖經的話語的
他有沒有某種程度上
某種意義上的屬靈亮光
有
他有沒有體驗過恩典的滋味
有
他有沒有被聖靈感動過
有
心裡有沒有神的話語
在某種意義上
有
他是不是基督徒
不是
他有沒有聖靈的重生
沒有
所以希伯來書六章4到6節
講的不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
而是這一些在教會裡面
體驗一下恩典生活的人
他們有可能甚至受了洗
決志了
他們有可能甚至都當了牧師
可是實際上
他們卻沒有重生得救
他們一開始就沒有蒙神的揀選
而加爾文就接著解釋道
否則馬可福音四章17節
那個撒種的比喻裡面所提到的
暫時性的信心又在哪裡呢
因此就連那些
沒有蒙神揀選的人
都可能暫時擁有
某種意義上的屬靈知識
後來又失去了
可能是因為沒有深入生根
也可能是因為被擠住而枯萎了
而這跟我們
前幾次講到的作主門徒
息息相關
不要以為你決志信主你就得救
然後就一次得救 永遠得救了
怎麼樣知道你是在教會裡面
體驗恩典滋味的同時
你真的是已經蒙聖靈重生
你已經是真正得救
你是蒙神揀選的人
因此一旦得救 永遠得救
你要看你有沒有
真的作基督的門徒
有沒有捨己
所以我怎麼知道
我是不是蒙神揀選的人
我怎麼知道我不是這一種
嘗著天恩滋味的人
我怎麼知道我是一個
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
簡單的答案 作主門徒
而這一個含義
在加拉太書第五章
羅馬書第七章
有非常豐富地闡述
加拉太書在核心立論的地方
告訴我們什麼叫做捨己
就是如今活著的不再是我
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這就意味什麼
在第五章講
聖靈與情慾相爭
情慾與聖靈相爭
而我們會對付我們的罪
我們犯罪的時候
我們是感覺到痛苦的
我真是苦
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同時每一次犯罪
每一次來到基督中保面前
讓祂一次又一次地
洗淨我們的罪
一次又一次地赦免我們的罪
正如祂從前一次赦免我們的罪
就永遠赦免了
這一個赦免的恩典
是一次獻上永遠為祭
也是一次又一次
也是越來越豐盛的
一次獻上永遠為祭
一次又一次
越來越豐盛
直到祂再來
那關於這一點
我們以後會專門講
怎麼樣辨識聖靈的引導
以至於我們真的知道
自己是神的兒女
我們今天就先講到這裡
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