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只有上帝的恩典是白白得來的。西方的父母教導孩子從小就要為自己負責,不管是做家事、學習課業,甚至是生活起居,就是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完成;反觀東方的父母深怕孩子受委屈,所以很多事情都為孩子準備好,反而使小孩成為媽寶、爸寶。
我記得小的時候
幾乎每一位阿嬤都在織毛線
坐在客廳看電視
現在大家都在滑手機
早期都在織毛線
所以早期的衣服
很少出去外面買
都自己做
自己做衣服
自己縫衣服
每一家
家家戶戶都有縫紉機
大家都在那裡縫衣服
大家都在做手工
那就是親手在做工
臺灣的經濟就是這樣拚起來的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
要親手做工
人要為自己負責任
不要只想著別人為我們做
這樣不對
連保羅也是
保羅說
我雖然傳福音
我在傳福音時我並沒有說
我傳福音
所以你們要為我奉獻
我沒有這麼想
保羅說你們都知道
我自己就是都用我的手在做工
保羅他的專業
就是專門
也像在織毛線這樣
只是他織的比較大件
他在織帳棚
織一般的帳棚
他都在製造帳棚
保羅說
我不是吃閒飯的人
我是用下班的時間
那叫做帶職事奉
我有我的事業
我有我自己賺錢的方式
然後我用我其餘的時間
我又去傳福音
所以保羅在勉勵說
我們人一定要做工
一定要親手做工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
他曾經做過一個研究
他針對五十位
在社會上很有成就的人
對他們做研究
還去監獄裡找五十位犯人
他研究什麼呢
他在研究母親對他們的影響
他去做一個研究說
你的母親對你帶來何種影響
因為這位心理學家認為
母親就是
孩子這輩子的第一位老師
母親影響孩子影響很大
所以他想瞭解
他想知道
這些後來很有成就的人
和後來關在監獄裡的人
到底他們的家庭教育
出了什麼問題
他們要做一個比較
做完這個比較之後
他有發表一篇文章說
令他印象很深刻
就是
這些很有成就的人
其中有一個人說到他的母親
買了很多蘋果回來
關在監獄的那個人
他也是說了一個差不多的故事
什麼故事呢
關在監獄的那個人說
有一天我媽媽
以前的孩子多
我媽媽買了很多蘋果回來
大大小小的
有大有小
其中有一顆很大顆
我媽媽就說
來 你們來挑
你們要吃哪一顆
我當然要吃最大顆的
但是
我弟弟的手腳比我還快
我弟弟說
媽媽 我要吃那個
我弟弟說我要吃那顆
被我媽媽罵
我媽媽罵他什麼呢
說 不會替人著想
都不會替人著想
好的要讓給別人吃
自己吃不好的
他說
那時我一聽到之後
他的頭腦好
他說 媽媽
他本來要吃那顆大的
被他弟弟先說了
他弟弟說要吃大的
被他媽媽罵了
對吧
他就說
媽媽 我要吃小顆的
大顆的留給弟弟
他媽媽說
好乖
好棒
好孩子
他媽媽稱讚他
然後他媽媽就
把那顆最大的蘋果給他
這個人說
從那天開始
我學到一點
一個人要成功
要懂得說謊
我就是想吃大顆的
愛吃裝客氣
但是媽媽教我的
你要吃大的
你不能說你要吃大的
你要假裝一下
你假裝一下說
媽媽 我要吃小顆的
媽媽就會給你大顆的
這個人被關在監獄裡
但是那個成功的人呢
也是同樣的故事
他母親也是買了很多蘋果回來
然後他母親把那顆最大的
拿起來
他說他家有三個孩子
誰要這顆
三個人都說我...
大家都說我要最大的那顆
他母親說 好
我們門口有一塊草坪
我分成三塊
你們誰割草割得最漂亮
這一顆就是他的
三個人說 好
他們三人就開始去競爭
結果那個人他割得最漂亮
所以他母親把那顆蘋果給他吃
因此他說
我在吃的時候
享受我其他兩個兄弟
羨慕的那個眼光
說 我也很想吃
然後說 我分給你們吃
他說
我學到什麼
我學到想成功要自己爭取
成功是自己努力來的
第二點我學到什麼
我學到
當一個人成功之後你要分享
不是自己吃
你要將你成功的結果
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可以說這個故事基本上
就是美國人的一個文化
美國的人文化就是
他要努力 他要打拚
但是若成功之後
他願意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所以你看美國很多企業家
財產都百分之九十捐出來
百分之九十
不是百分之九
百分之九十他們所賺的錢
我不需要這麼多錢
所以我成功
我努力 我成功
成功之後
我將我賺的錢
拿出來奉獻給社會
來幫助更多的人
這就是不同之處
我想我們的文化中
很大的一個問題
我們愛兒子愛過頭了
替孩子做太多
所以我們的孩子都不用親手做
都是我們在替他做
坐著
你要吃什麼 我幫你添飯
你要吃什麼 我幫你夾
我們都這樣
我們的文化
你若愛一個人
你要替他做很多事
但是在西方的文化
歐洲
美國的文化不是這樣
他們的文化說
你想要什麼你要自己爭取
不能什麼都沒做
就有飯可以吃
世間哪有這種事
不能這樣
所以我們的文化是怎樣
歡迎來我家作客
你若來我家作客
你都不要動
吃飽了 碗放著
我洗
出錢
不用出錢
我請你
我們的文化就是這樣
我們的文化
你想對一個人好的話
請他什麼事都不用做
我們是做到快沒命
但是美國的文化
西方的文化不一樣
你要住我家 可以
歡迎你來住我家
除草你也要幫忙
所以要割草
那叫做換宿
你可以住我家
但是你必須替我做一些事
哪有這樣
我在廚房忙得要命
你在那裡翹著二郎腿
這樣怎麼說得過去
不一樣
這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文化
所以我想這個是我們...
值得我們來思考
因為聖經的精神也是這樣
聖經說
沒有白白領受的
除了上帝的恩典
因為上帝的恩典
是我們人做不到
上帝替我們做
所以我們是白白地領受
上帝也不是白白的
上帝是付出祂的獨生子的代價
上帝本身也是付代價
是我們白白的
我們白白的原因是因為
這個救恩太貴
我們實在付不起
所以上帝白白地給我們
除了這個之外
其他
世間沒什麼事情是白白的恩典
所以我們的文化
要稍微調整一下
不要把我們的孩子寵壞了
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太好過日子
不要替他們做太多
所以若一個很厲害
很優秀的父母
尤其是媽媽
媽媽很會做事的話
常常這些孩子就變得很愚拙
都被妳做完了
每樣都被妳做完了
妳邊做還邊嘮叨
你什麼都不會
廢話
都被妳做完了
妳又沒教他
妳也不給他機會練習
他做的時候說
不用了 不用了
我做就好了
妳又拿回來做
這樣你的孩子怎麼會厲害
孩子每樣都不會
所以你的孩子每樣都不會
是誰害的
我們當父母的要想這個問題
所以聖經教導我們
說要親手做工
什麼事情要讓他參與
要讓他自己做
所以你若看在美國的國家
孩子很小的時候
就會自己做餅乾
因為他們都用烤箱
都拿進去烤
孩子很年幼
媽媽在做的時候
孩子就要在旁邊幫忙做
做完之後
做得不漂亮都沒關係
拿進去烤
出來
來 這塊是你做的
他們就很高興
因為我吃我自己做的東西
這是他們的文化
所以你看他們
住在美國比較中部的那些地方
孩子都是要幫忙做事的
要割草
你若住在東部下雪時
早上車子開不出去
孩子要出來怎樣
要出來清理車道
隔壁若有阿公阿嬤
要去幫他們清理
他們會給你一些小費
我們幫他清理
他們的文化就是這樣
所以他們都很鼓勵這些孩子
十幾歲的時候
上學的時候就開始去打工
端盤子也可以
都可以
就是絕對不能在家裡吃閒飯
所以我四個孩子
我第四個孩子
因為比較在西方的文化長大
所以他十六歲時
他就說他想要去工讀
因為他的同學
都在快餐店
已經開始都在...
要自己賺錢就對了
所以現在他在讀大學
讀大學期間他一天三小時
他都會去一間修理汽車的店家
去幫忙做事
我就看到這個文化真的不一樣
他們很捨得
讓他們的孩子去做事
而我們是
很捨不得我們的孩子吃苦
老實說
哪一種對孩子比較好
當然是讓他做事對他比較好
休息一下
回來之後我們繼續談
歡迎回到劉三的節目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個觀念
要讓孩子體會錢難賺
不要讓他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
我們的孩子太過好命
連穿衣服都是別人在幫他穿
你看糟不糟糕
繫個鞋帶
別人幫他繫的
這個人變成什麼都不會
只會讀書
這樣有用嗎
當然沒有用
我們看到現在的孩子
真的 我在看這些大學生
我們最近因為我們都有在關心
從中國來美國的大學生
所以我們就去向他們傳福音
載他們去玩
在載他們的時候就問他們
整車都是大學生
剛來的
就問他們說
你們認為賺錢比較重要
還是快樂比較重要
這些學生說
當然是賺錢比較重要
沒賺錢怎麼會快樂
直接這樣回答你
你就知道這就是價值觀
因為他們的父母就是跟他們說
賺錢...
因為中國的經濟越來越好
所以這些孩子都好命很多
以前你若說
我們在做這些學生的事工
來... 包水餃
吃得高興得不得了
煮個稀飯
大家都很感謝
現在不會了
現在學生的事工很難做
你買冷凍水餃煮了之後
他說這冷凍水餃
我不吃冷凍水餃
現在的孩子去美國讀書是
他母親買一間房子
現金買的
買一間房子給他住
買一輛車子給他開
若有些父母不放心
不敢讓他開車
因為擔心孩子開車出車禍
那些孩子都搭預約叫車
等於像計程車這樣
他們可以搭預約叫車
搭到市區吃一碗牛肉麵
再叫一輛計程車回來
對他們而言這很正常
所以我們就看到危機
看到極大的危機
所以中國和美國
在很多方面
看起來好像很接近
但是實際上差很遠
因為美國的孩子
雖然也是跟以前無法比了
但是至少若跟中國相比時
美國的文化
比較注重孩子獨立
做什麼事你要自己做
中國的孩子
都是父母在替他做
都很享受
所以都很空虛
都只是在玩樂
精神渙散這樣
都不知道在做什麼
我看了會煩惱
說若將來這些孩子
都只是在享受
這將來稍微遇到壓力而已
就崩潰了
都在購物
玩樂
都吃得好
都住得很好
現金都很多
都很享受
很多人現在從中國大陸來
都是父母在那裡...
爸爸賺錢
媽媽在這裡
就像我們臺灣早期那樣
媽媽帶孩子去那裡
陪孩子讀書
不同的是
他們比我們那時富有很多
一去之後都是用現金買賣
大家買房住在那裡住得很快樂
然後很多媽媽就...
孩子送去學校後
媽媽就去喝咖啡了
媽媽就去購物了
不然的話
媽媽若無聊可以做什麼呢
代購
就是在中國的親友都會託你買
幫我買這個 買那個
買什麼 買什麼
就專門去那裡
每天去暢貨中心逛街
去買東西
買完後等要回中國時再帶回去
所以當你看到許多人
過這種生活時
你真的體會人生是沒意義的
人生若這樣享受而已
哪有什麼意義呢
你沒有進步
而且在將來是極大的危機
那個危機就是
我們的孩子將來什麼事都不會
都要靠大人
沒有一個獨立性
所以若一個孩子請他待在那裡
大家都把手機拿出來在那裡滑
他不知道如何跟別人說話
他不會
但是若美國的孩子
他至少會跟你打招呼
他會跟你說話
他們的社交能力
建立關係的能力強很多
我們的孩子比較內向
一群都不認識的人
他就站在旁邊
你跟他說個兩句話
你就感受得到
這個孩子平時不出門的
平時沒在與人應酬的
所以你稍微跟他聊天說個兩句
他就想離開了
他不習慣跟人說話
他沒有這個社交
所以許多這些學生
後來去上班都吃虧
因為他上班時
同事大家在說話
他都不會跟別人聊天
他都只做他的工作而已
但是他沒有人際關係
所以他若沒有人際關係
到最後他的事業依然是失敗的
所以說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
跟這個世界更多地接觸
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
養成他不怕吃苦
養成我們的孩子
面對壓力
面對挑戰時
不要退縮
心裡有一個害怕你知道嗎
因為父母都替他做太多
所以他會怕
他沒有那個經驗
你不像美國的孩子從小的時候
自己騎腳踏車
自己去野外
父母帶著他們
去露營
去做什麼
個性都很開放
很獨立
很容易與人建立關係
大家不認識
都會說話
美國人若聚在一起
他們很重視人際關係
所以你去上班的地方
你會不會做是其次
你要有辦法跟同事
跟公司的每個人
你要有辦法投入在他們的文化
跟大家...
英文叫做哥兒們
就是說
大家好像都是好兄弟
那種感覺
所以保羅他就是在教導說
保羅說
連我活到這個年紀了
我並沒有倚老賣老說
我現在是先知了
沒有
保羅說我也是一樣
該上班 該工作
該做的我也是親手做工
而且我不只是親手做工
養我自己
保羅說
你看我這雙手
我用這雙手做了很多工
還很專業
我養很多人
他的意思就是說
他有親手這樣賺錢
這些錢他又拿出來奉獻
他又拿出來捐
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這就是基督徒
我們應該要有的一種態度
不要連累別人
我們自己做工
我們自己的生活費用
該有的我們自己出
不打緊
我們還能拿出來
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這是觀念的問題
若沒有這個觀念
你就不會有這個做法
所以你看到美國
我覺得很好的一個習慣
這也是一個基督教國家養成的
他們每次若感恩節
什麼節日時
他們的教會
會帶會友到購物中心前面
然後在那裡烤肉
就是說
幫你們烤個熱狗
稍微幫你烤一個雞翅
烤一些東西賣人
這些錢都拿出來捐
包括我的教會雖然...
我服事的教會
並非很大間的教會
但是這間教會的外國牧師
他就知道
我們要帶我們的年輕人
一個月一次
去發食物給這些街友
就是這些無家可歸的人
住在外面的人
我們的教會有在做這種事工
一個月一次
要去發食物給他們吃
為他們禱告
向他們請安
關懷他
跟他聊天
這就是他們的文化
所以他們的文化是
很重視要讓年輕人走出去
讓年輕人跟社會有很好的溝通
所以他們的人際關係
基本上都會好很多
我想這是我們
應該在這個時代
雙方的文化在交流時
我們應該學到的部分
當然我們有我們的優點
也是他們要學習的
因為他們太過個人了
他們的集體意識比較不夠
他們比較無法犧牲自己
對他們而言
犧牲自己是很困難的事
他們都認為這是我的權利
他們很會爭取這個部分
所以我們有很多文化
也是他們需要學習的
不過他有好的文化
我們也是要學習
所以保羅交代我們說
每一個人要為你的人生負責任
我希望教會要有這個文化
希望我們的教會是
栽培我們的年輕人
是懂得為自己負責任的
這個是教會很重要很重要的
在現在這個時代
我們應該要做的事
所以我們的教會都有短宣隊
派我們的年輕人回來臺灣
開始來服務
結果你會發現
在他家很懶散
在他家都睡到九點十點
短宣隊出來後
早早就要起床
但是這反而對孩子是好的
訓練他們
第一件事
去到那裡清廁所
從事服務
臺灣還算是太好命了
所以我們還在計畫
讓我們的孩子去巴西
讓我們的孩子去墨西哥
讓我們的這些孩子
都是臺灣的孩子
我們教會是臺灣的教會
可以讓這些孩子
做很多服務的工作
我想這個是今日的臺灣
非常需要的一個方向
訓練我們的孩子
親手做工
訓練我們的孩子
為他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下一集請繼續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