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基督裡要有信心,對任何事才會看見亮光與盼望。人生難免會遇到一些苦難,但是倚靠神的信心與愛,使我們對於未來有希望;雖然上帝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但是神的愛與恩典是永不離開的,在苦難中我們更能看見神的愛;所以保羅勸勉大家,吃苦耐勞是好的。
一個人要有信心
他才願意開始去執行一個任務
做一個工作
沒信心我就不想做
所以一定要有信心
一個人有信心也要有盼望
因為他有盼望的話
在做這個工作的期間
他才不會去抱怨這麼勞苦
這麼辛苦
一個人有盼望之後
他一定要有愛心
他有愛心他才有辦法忍耐
這個過程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難
所以信心 盼望 愛心
這是基督教裡面
最重要的三個原則
信心 盼望 愛心
信心 盼望 愛心的背後
就看到一個人
他有辦法忍受勞苦
他就願意繼續堅持到底
這就是今天
在帖撒羅尼迦這間教會中
他們接到保羅的信
保羅對他們的一個勉勵
所以我們作人真的要吃苦
要願意勞苦
親手做工
在美國
有一位很有名很有名的企業家
他在費城開第一間的百貨公司
後來成為百貨公司的大王
他的故事
竟然連我們臺灣
都幫他出版成中文書
卓越的人生
就是很優秀的人生
他的事業是從1876年開始
在美國的費城
在那裡開始
他後來事業很成功
人們說你的事業很成功
他說
我人生最成功的事業是什麼呢
我最成功的事業
是我十歲的時候
我用一年半的時間
用一年半的時間
去幫人剷雪 鋤草
賺幾分這樣
慢慢存錢存錢
存一年半
存多少錢呢
兩塊七角五分
不到三塊
美金
賺一年半
一個十歲的孩子
賺一年半
賺不到三塊美金
然後我用那三塊美金
買一本聖經
他說那是我一生最成功的投資
因為我從那時開始
我這一生都是照聖經的教導
信心 盼望 愛心
都是照聖經的教導在行事
所以後來他的事業非常的成功
非常非常的成功
他到後來
1922年
他過世的時候
他過世時剛好還在下雪
因為那在美國屬於比較東部
天氣很冷 會下雪
但是還有上萬人
來參加他的告別式
一萬多人來參加
警察必須維持交通
警察局的局長說
我一生
當警察六十年來
我沒看過有一個人
他離世時
有這麼多人來參加他的告別式
成功的人生
這個人一生
不但開了很多百貨公司
他也設立很多間教會
尤其
因為他自己是從小就認識上帝
所以他就是
專門都在幫助兒童主日學
他這一生
他都在幫助各教會
做兒童 做孩子的事工
因為他本身就是說
我是十歲的時候認識耶穌
所以這改變我的一生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孩子
都要來認識耶穌
在美國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人
只是大家不太認識他
因為他已經是古代人了
一百多年了
但是他的故事是非常精彩
有中文版的書
所以親愛的朋友
老實說
我們人活在世間
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有信心
你要有上帝的話在扶持你
有上帝的話語
你才受得了去做很多辛苦的事
若沒有真理在扶持我們
我們活在世間
稍微遇到困難挫折
我們就放棄了
不要一天到晚
我都在說外國的故事
我跟你說
臺東基督教醫院的故事
有一位宣教士
來到臺東基督教醫院
一位宣教士
他是在做檢驗的
他在臺東基督教醫院
任職二十幾年
你說怎麼有辦法呢
那時他在做檢驗
就是要幫人抽血
要幫人驗血
這在醫學上
現在醫學這麼進步了
基礎是什麼
也是驗血 驗尿
檢驗是要檢查一個人的身體
何等重要的一個部門
照X光
再來驗血 驗尿
檢驗科
那時臺灣早期的時候
沒什麼這種醫學
就算有也都在臺北
你說臺東這個地方
要找一位檢驗科的醫生
那很困難
所以是一位宣教士
他從美國來到這裡
他選擇
哪裡沒人我就去哪裡
他就選擇他要去臺東
我們現代人是說
哪裡熱鬧我就去哪裡
他不是
他們夫婦兩個人去臺東
他說
病人有吧
要小便 要驗尿
我們現在都用紙杯
早期哪有
早期沒有
早期那種這麼窮困的時期
人們問說要小便
病人要驗尿怎麼辦
他想一想說
因為打針時
那個藥物的玻璃瓶
打完針就沒有用了
他說 這樣 來
我們把這些空瓶洗一洗
消毒
然後讓病人去裝他的尿液
驗完尿之後再拿去洗
你知道嗎
他說他每天
當一位檢驗科的醫生
都要去洗病人裝尿液的玻璃瓶
所以整個檢驗科的員工
下班之後說
下班了喔
來喔 洗瓶子
來洗啊
有時候生意好的話
病人多的時候
他也得親自去洗
你說
若沒有一個愛心
我腦袋壞了
我在美國這麼好度日
我跑來你們臺灣這裡
還跑去臺東的偏鄉地區
跑去那裡做什麼
跑去那裡
幫你們洗你們裝尿的玻璃瓶
世間哪有這種人
他就是有愛心
這就是整個基督教的精神
有時候病人得捐血
臺灣早期對西醫
還沒這麼接受的時候
什麼捐血
大家說
血是很寶貴的
是賣血
什麼捐血
我在讀大學的時候
說真的
我的年紀
我讀大學那時候
我們有些同學家裡比較窮
沒有零用錢時
去賣血
因為那個時候
並不像我們現在有捐血中心
民眾大家都知道捐血對身體好
你捐血
捐完之後
你的新陳代謝會更好
那時並沒有這種觀念
那時沒有這種觀念
所以常常缺血
所以後來院方想到一個方法
什麼方式呢
去部隊請軍人
跟軍人說你們來捐血
你們捐血
你們比較年輕受得了
醫生跟他說
其實捐血對你是好的
是加強你的新陳代謝
也不是大家都願意
是有些人願意
但是醫院裡的護士說
那是後來的事情
那是後來民眾比較開化
有人比較勇敢
比較有愛心才願意
起初醫院有時候若缺血時
缺血時說怎麼辦
洋人就說
缺血 我來
他說奇怪
上帝創造外國人
身體真的很強壯
別人問說你這樣不會昏倒嗎
他說不會啦
他說身體好得像隻牛
所以外國人若...
血若不夠就通知他
說 血不夠了
他就去那裡
袖子捲起來
捐血
讓你抽血
這位宣教士
要當檢驗師 用他的專業
還要幫你們洗
你們在裝尿的玻璃瓶
還要捐血
世間哪有人這麼苦命
不只這樣而已
古早年代沒有電話
那時整間基督教醫院的醫生
只有他家有電話
所以若晚上值班
需要急診
臨時發生什麼事要找醫生
都打電話給他
都從醫院打電話去他家
所以他接到電話之後
他再騎腳踏車
去通知這位醫生說
醫院在呼叫了
現在需要你去了
等於都沒有休息
他雖然沒在值班的時候
他得接電話
因為他接到電話後
他要去通知住在他附近的醫生
跟他們說
現在醫院需要他們去了
我老實說
若沒有愛心
你有辦法嗎
一個月能領多少錢
那都是愛心
所以我們現在讀到這種故事
你會感動
因為這種精神
現代人可以這樣的已經很少了
現代人都很自私
都很自我中心
從小只想到自己而已
稍微付出而已
就覺得自己很損失
自己很委屈
覺得自己很無辜
這樣怎麼可以
所以一位基督徒的精神
聖經告訴我們的
信心 盼望 愛心
是帶出來一個吃苦的人
是帶出來一個願意來服務
都沒有埋怨
高高興興的一個人
所以到現在這些老員工都說
那時大家好快樂
每天在那裡洗這些玻璃瓶
裝尿的玻璃瓶
一群人在那裡洗
邊唱歌
他說好快樂喔
說現在回想那時候是
比現在快樂多了
所以人生不是在追求物質
是在追求人生的意義
休息一下
回來之後我們繼續談
歡迎回到劉三的節目
說到這些宣教士的故事
你真的會很感動
那就是真的都吃苦
而且又都很快樂
自己說我吃苦要忍耐
不是
他說 很快樂
不會啦 不會辛苦
檢驗科都在幫病人抽血
對病人說 來
要幫你抽血 要驗血
幫你抽血
有些新來的人不會打針
病人一來就問說
你會不會啊
會怕
所以他們說
要訓練這些新人會抽血
你可知道當一位檢驗科的主任
還要說
你會不會抽
來 我讓你練習
還自己捲袖子
讓這些不會打針的人
對這些新人說
來 你要練習如何抽血
有些人粗手粗腳的
針頭插進去在那邊
左轉 右轉 前進 後退
在那裡戳
血在哪裡
有些病人已經快昏倒了
所以檢驗科的這位宣教士他說
我們要擅長幫人抽血
所以你們要練習
誰要練習
你們兩個互相練習
抽對方的血
他說 我不要
說 好...
你們不要 抽我的
我說這位宣教士實在很可愛
所以難怪整個醫院的人
對他非常非常的尊敬
那時他在基督教醫院滿五年
因為他是外國派去的
所以他們基本上是滿五年
你要回到美國
報告你在臺灣做什麼
所以他在臺東基督教醫院
任職滿五年
而回到美國時
那時的院長
譚維義院長
現在這位院長在美國
我曾邀請他到聖地牙哥
我們加州的教會
曾請他來分享
你真的會很感動
那時那位院長拜託他
院長拜託這位醫生
拜託什麼你知道嗎
拜託他說
我們這間醫院很多機器
醫療的機器
那都是別人捐的
那都是別人用過
別人買新的
買現在性能比較好的
新上市的
所以舊的
是可以用
只是沒這麼好用
功能沒這麼多
但是還是可以用
所以這些機器
都捐給臺東基督教醫院
難免這種二手貨
早期都不像現在
都是電腦在控制
早期都是機械式的
會壞掉
所以這位院長拜託他說
拜託
因為你有醫療的背景
所以這些機器的原理
你比較瞭解
所以常常若機器壞掉時
都拜託他去修理
所以
他竟然利用在臺東做滿五年
然後他回到美國
本來是回去休息
他利用他回到美國時
他跟院長說
不然這樣吧
我回去美國時
我去學習修理機器
你真的會說
世間哪有這種這麼有愛心的人
他說但是可能一年不夠
所以他在臺東基督教醫院五年
然後回到美國一年半
去修課
去學如何修理這些醫療的器材
醫療的機器
然後一年半之後
再回到臺東基督教醫院
回去之後
都負責修理醫院裡
所有這些病床
裡面這些醫療機器
都是他在修理
那時不像現在
現在所有病房都有冷氣
早期沒有
早期都是窗戶打開
都吹涼風的
那都是自然風的
臺東是很熱的
所以護士說
我們常常都看到他在病房裡
全身汗流浹背
在那裡做什麼
在那裡修理這些機器
真的叫做吃苦耐勞
耐操耐磨的
非常厲害
所以難怪像這樣的宣教士
當然得到地方上
大家對他都非常非常的尊敬
所以他認識的朋友很多
不但是工作上要付出
這位宣教士
又很會關心他們的員工
所以有時候若放假
難得有休假時
就邀請了
來 檢驗科的
來...
來我家
不然就說
走 我們出去郊遊
他的妻子
宣教士的妻子
就準備許多吃的東西
來款待這些員工
大家一起出去郊遊
早期都是騎摩托車
我騎摩托車
這些食物怎麼辦
因為他是從美國來的
美國都很習慣
車子後面都有一臺拖車
他就自己去裝一臺拖車
因為他對機械很瞭解
騎摩托車
後面自己去裝一臺拖車
這些吃的 喝的
都放在拖車上面
騎摩托車載他妻子
有時候孩子也放在裡面一起拖
帶大家出去郊遊
所以說
這些老員工
若想到以前這些宣教士
大家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
都很感動
有趣的事情是什麼呢
因為他是外國人
他說他不太瞭解我們的文化
他有一次下班走在路上
患者都認識他
說 醫生
吃飽沒
你若是臺灣人就說吃飽了
你還沒吃還是說吃飽了
他是外國人
他說 還沒
說 還沒
還沒 來讓我們請
我們臺灣人就說
不用啦
他說 好
真的是這下子
這個人昏了說
哪有這種...
我是隨便說而已
你要來我家吃飯
別人回答好
你不能不讓他來啊
好... 來喔
你家在哪裡
就跟去他家
這個人回家說
我要請人吃飯
他妻子說
這什麼情況啊
所以突如其來
他妻子根本就沒煮飯
是臨時說
洋人醫生要來我們家吃飯
我們臺灣人好禮說
快點 快點
看有什麼東西可煮
煮很久才煮好一餐
後來這件事說出去被大家笑
醫院每個員工笑得要命
說醫生
下次別人若問你說吃飽沒
你就說吃飽了
他說
但是我還沒吃啊
不是啦 跟你講不通
你就說吃飽就對了
他說 我還沒吃啊
還沒吃 別人若說
還沒吃 來我家吃
你跟他說不用啦
很好笑
不瞭解臺灣的文化
所以你若聽這些
這都是發生在臺灣的故事
你真的會很感動
這些宣教士
真的將臺灣當成他們的故鄉
將他的一生奉獻給臺灣
所以你可知道像我現在
劉牧師我現在在美國服事
我們在美國
有一個路加醫療團隊
臺灣也有
路加醫療團
美國也有
美國這個團隊
做一個比較特別的事工
就是這個團隊
都在照顧從臺灣退休的宣教士
就是這些宣教士從臺灣退休了
退休回去美國了
但是回去美國後
他的親人其實都在臺灣
因為他在臺灣已經好幾十年了
他過去在美國的朋友早就不知
很久都沒聯絡了
所以這些宣教士回到美國之後
反而沒什麼朋友
所以現在在美國的臺灣人
現在有一個團隊
都在照顧這些
從臺灣退休回去的宣教士
他從臺灣退休
為什麼要回去
不是他不想留在臺灣
他說
因為我老了需要人照顧
我這輩子都在照顧別人
所以他不想拖累臺灣
說臺灣的健保快倒了
不要拖累臺灣
所以我年輕時在這裡照顧你們
我老了回去美國
讓我的教會照顧我
這些宣教士的心
實在很令人感動
所以我們在那裡已經
有一次就是臺東基督教醫院
譚維義
還有好幾位
臺東基督教醫院
是最多位宣教士去的地方
所以我們在接待的
我們在關懷的
幾乎都是臺東的比較多
這些宣教士
他們現在還很願意
去美國的臺灣人教會
去那裡分享
所以這個信仰
是又真又活的一個信仰
這些真真實實在信靠上帝的人
他們的所作所為
都是讓你非常非常的感動
這就回來談我們今天的經文
所以保羅說
我看到你們帖撒羅尼迦
這些基督徒 這些信徒
因為信心 你們做工
因為盼望 你們勞苦
因為愛心 你們忍耐
我為你們感謝上帝
我也希望
我們當一位現代的基督徒
我們也要活出這種信仰的精神
下一集請繼續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