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富裕,忙忙碌碌的在為自己為家庭打拼賺錢,但是賺到很多錢時,身體卻無法健康的去享受賺來的錢,甚至是賠上了親子關係;聖經教導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如果將自己有餘的,拿出來幫助別人,這樣的善念,會給社會帶來和諧,所以好事要做到底。
幸好這個社會
還有很多有愛心的人
報紙寫說有一位
專門在賣刈包的老闆
住在萬華那裡
每年都會辦桌來請這些遊民
就是這些無家可歸的人
辦桌請他們
很有愛心
所以很令人感動
今天的經文與大家談的
也是同樣這個道理
說做善事要堅持到底
做善事不要灰心
不可喪志
美國的鋼鐵大王
他曾說過一句話
他說
一個人若過世的時候
還很富有
是一種罪惡
你聽過這句話嗎
這句話說得好狠
說一個人過世時若還很富有
是一種罪惡
因為你這些錢帶不走
你怎麼不會趁年輕的時候
拿去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呢
他本身就是這樣
他在那個年代
美國的鋼鐵大王
他叫做卡內基
他是那個年代美國的首富
那時還沒有現在的科技
那是比較古早的時候
他原本小的時候是很窮的
以前小的時候他家很窮
沒上學就要出來做工
當童工
孩子很小就得出來做工
很可憐
後來慢慢慢慢
變成美國的鋼鐵大王
成為全美國最富有的人
他到最後二十年
他都是在做社會服務
他的錢幾乎都是捐出來
他是美國
很有名的一位有愛心的人
所以這個人
難怪他要
活到老的時候他說一句話
他說人若快過世時還很富有
他說我真的覺得你實在很惡劣
你都快過世了你還這麼多錢
你沒看到很多人都沒錢嗎
你怎麼不幫助別人呢
所以我們
基督教有一個看法說
有錢人要進神的國很困難
因為一個人若一輩子都很富有
可能表示他還滿自私的
不然照理來說你很富有
你看到這麼多人都沒錢
你難道都沒想過
要拿出來分給別人嗎
這是基督教的觀念
當然理想與實際有一段距離
因為我們的文化
不是基督教的文化
我們的文化是
有錢就放入口袋
放入口袋就別拿出來了
跟著你入棺木這樣
這是我們的文化
所以你雖然現在信耶穌之後
一時之間可能還改不過來
慢慢來啦
可能要第二代 第三代
我們的文化才有可能改
因為若基督教的文化是在說
你有的人
要拿出來分給這些沒有的人
不必傳給子孫
子孫自己會賺
子孫好手好腳
你何必替他煩惱這麼多
也有替他買房子
還替她出嫁妝
替他湊聘金這樣
不需要
子孫他自己有能力
解決他的問題
這不是我們的文化
包括我是一位基督徒
我在臺灣這幾十年來
我是一位基督徒
我覺得我也沒有這個觀念
因為我的父母也是都盡量
若有辦法都給我
沒有一個觀念說
你應該靠自己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觀念
我是去到美國
這幾年去到歐美的國家
去紐西蘭之後
我觀念開始慢慢地改變
接受刺激
美國人就說
錢留給孩子做什麼
他想不通他說
為什麼我的財產要留給孩子
美國人反而覺得奇怪
我們是習慣
我們跟他們相反
我們是
我的錢若沒留給孩子
所有的人都覺得很奇怪
你的錢當然留給孩子
你的錢怎麼不留給孩子
結果我去美國說
奇怪
美國人說
錢為何要留給孩子
孩子需要錢自己賺
我的錢拿出來捐
那不是離世後才捐
活著的時候就要捐了
有些人離世後將他的財產
就是說
這間房子
或是他的什麼東西
土地
拿來捐給政府
他不會想著
我一定要留給我的孩子
不是每一個人
但是他們有這種文化
因為真正的有錢人
在整個國家也都是少數
這在全世界每一個國家都一樣
每一個國家就是金字塔
金字塔就是說
在基層的人
大部分的人
都是足夠就好
甚至有些人是不夠
中間這個叫做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就是
足夠 有剩
但是剩不多
中產階級再上去
就是比較高層的
比較高層的就是說
足夠 也有剩
剩滿多
金字塔最上面
那叫做有錢人
就是足夠 有剩
剩很多很多
但是這種剩很多很多的人
在整個國家裡面
一定是少數
所以在美國的文化裡
一個國家的結構
大部分的人
都不是有錢人
大部分的人
他們過世的時候
都沒什麼很多的財產
能留給孩子
大部分都沒有
所以我想至少百分之六十
七十以上的人
他們留給孩子的財產是很有限
幾萬塊美金
一兩百萬美金
留一間房子
是這樣而已
沒能留很大筆的財產
給他們的孩子
所以人生是夠用就好
這個夠用當然是包括
你年老時不要拖累別人
所以若大約
以臺灣的狀況來看
人們現在在說你若要退休
一個月大約要賺八萬
所以我們現在目前
情況是比較淒慘
就是
大部分的人連退休都有問題了
所以不敢想
不敢想將來怎麼辦
大家就拚命賺錢這樣
所以我們大概現在這個時代
已經沒有那種
財產留給孩子這種事了
財產留給孩子
是我們的上一輩
還是像劉三這種的
五十歲以上的
還有機會財產留給孩子
若五十歲以下的
就比較少
若像現在三十歲以下的
你將來要把財產留給孩子
幾乎是不可能
因為大部分的錢都不夠了
還留給孩子
時代就是有這樣在轉變就對了
就算能留給孩子
一百個裡面
可能兩個三個有辦法而已
所以我想我們的觀念要改變
就是說
錢不必一定要留給孩子
孩子需要錢
孩子自己去花
自己去賺就好
我們就是太過沒安全感
所以拚命留下很多
說這樣孩子比較好度日
其實相反
孩子要好度日
是他自己要有能力
孩子要好度日
是他自己要有辦法
抗壓性要強
他自己有能力
你培養他是培養他的能力
不是留錢給他
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
所以你若錢有多怎麼辦
做善事
今天我們的重點就是說
你要做善事
當然
做善事不只是捐錢而已
你可別誤會
做善事的方式很多
去醫院當義工
這也是做善事
關懷別人
這也是做善事
組織一個社團
這也是做善事
送飯給老人吃
這也是做善事
煮飯
給這些人送飯去給老人
也是做善事
做善事的方法很多很多
你做一個東西出來讓人義賣
這也是做善事
所以做善事
方式不只是錢而已
是每一個人
我們都應該為這個社會做善事
關懷別人就對了
別只想到自己
要懂得去關懷其他這些
有需要的人
所以我們看到
越進步的社會
就是這個社會做善事的人越多
美國現在是全世界最強的國家
他們有去統計
平均
平均就是說
有的有做很多
有的沒做
整個平均起來
平均起來
美國的一個家庭
一年是捐款
拿出來捐
是捐七千塊美金
七千塊就是兩萬多臺幣了
所以你就知道
美國人他們的精神就是大家都
樂捐
兩種人捐最多
一種是大富豪
非常富有
富有到錢都用不完
他會拿出來捐
第二種捐很多是什麼人
很窮的人
因為很窮的人
他能夠體會別人沒有
所以他若稍微有的話
他很願意來捐錢
再來就是說
我已經很窮了
我要存也存不了多少
不如我拿出來捐
所以很窮的人捐的錢當然很少
很少
十元 二十元
一百元 兩百元
一千元就算多了
但是我現在說的是說那個人數
在美國的貧窮人
願意捐錢的人
反而多
因為我沒差
因為我本來就沒有
本來就沒有
不差這十元
因為他們能體會
還有很多人比我還需要
那叫做同病相憐
所以美國就是一個
很願意做善事的一個國家
難怪這個國家會這麼強
休息一下
回來之後我們繼續談
歡迎回到劉三的節目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
我想因為
聽到越來越多人在做善事
我覺得臺灣的風氣開始有改變
像一位菜販
大家都知道陳樹菊
一位菜販
竟然能讓美國的總統召見她
因為大家感動她的精神
這則新聞出來之後
也感動很多人
有一位老兵
他一看說我好感動
她賣菜
她都能捐錢了
所以
善良的風氣會傳染
暴力的風氣也會傳染
看哪一個比較興盛
這個社會就會傾向哪一邊
所以這位老兵他聽到這事
他將他這輩子
他這一生
國家發的薪水一點一點
存存存
存一輩子
這樣一百萬
最後也都捐出來了
捐出來之後其實很輕鬆
全部捐出來之後
你會覺得我做這件好事
人生很有意義
所以我也很希望
我們這個社會
有越來越多好的風氣
有越來越多這些善良的風氣
當這個世間有很多好人的時候
你就覺得活在世間很快樂
所以你若常常在新聞看到
都是這種好的內容
很多人也是這樣
在學校附近開自助餐
都讓學生去吃
學生吃
你說營養要足夠
都收很便宜的錢
非常非常便宜這樣
來幫助這些學生
像這種故事很多
臺灣頭到臺灣尾其實都有
有些新聞有報導
有些新聞沒報導
是這樣而已
所以你若瞭解
這個社會有很多人
他是做很多事情
不讓人知道的時候
你會覺得很溫暖
這就是聖經今天所強調的
聖經向我們強調說
我們做善事要堅持到底
基督信仰就是一個
做善事的信仰
我們基督教的信仰就是
希望整個社會更光明
整個社會更和諧
整個社會更溫暖
所以每一年若到聖誕節的時候
幾乎各教會
都會辦很多很多慈善的活動
我們辦園遊會
來募款
將這些錢捐給這些需要的人
你看到很多便利商店
它的櫃台說
你的發票要捐出來嗎
我們鼓勵大家盡量
我們沒錢可捐
你至少發票
發票我不要
捐捐捐
因為讓這個發票得到的獎金
能夠來幫助許許多多
很有意義的工作
也有專門在幫助
這種罕見疾病的
對吧
就是有些疾病是很少見到的
要治那種病都要很多錢
若沒有整個社會大眾幫助他
他沒辦法負擔
這整個社會要大家互相幫忙
也有專門在幫助癌症的基金會
也有專門在幫助這種身障孩子的
各種的慈善活動
在我們這個社會
這表示我們這個社會
是一個溫暖的社會
有很多這些機構
都是基督教的機構
這就是過去的宣教士
他們來到臺灣傳福音的時候
他們將愛心帶到這個地方
所以都會帶來很多物資
也設立很多孤兒院
設立很多這些慈善的機構
讓我們臺灣開始有這個觀念
不然以前我們的觀念
因為我們早期都比較窮
觀念就是說
我需要別人幫助我
但是慢慢這幾年
我覺得臺灣有極大的改變
現在開始覺得
我要幫助別人
所以我過去在基督教醫院
在當院牧
嘉義基督教醫院
就我所知道的
嘉義基督教醫院
彰化基督教醫院
屏東基督教醫院
很多這些基督教醫院
過去接受宣教士的幫助
現在都開始去到其他
比我們更需要的地方
去設立基督教醫院
醫生派過去
醫療的團隊派過去
所以我們臺灣越來越願意
在全世界國際的這些
慈善救助的工作
我們要來參與
比如說有些地方那都缺水
他們需要有水塔
讓他們能夠在下雨時
那個水把它貯起來
讓他們有乾淨的水可使用
所以也有很多人去做這種工作
所以我們臺灣
當我們願意來付出的時候
我們整個臺灣
就變成一個很溫暖的地方
我想這是為什麼到現在
雖然臺灣現在經濟比較差沒錯
但是臺灣現在
還是一個很善良的地方
我要再強調
報紙 新聞
雖然有報導越來越多不好的事
但是我認為那在全臺灣的比例
依然是很低
所以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
臺灣是寶島
我們做善事的人要堅持
不要讓這個不好的風氣
我剛才說
善良的風氣會傳染
不好的風氣也會傳染
兩邊在比賽
我們希望
我們臺灣是善良的風氣
我們希望我們臺灣是
這個好的風氣
能夠勝過這個壞的
不好的這個風氣
這就要靠你我
不管我們是不是基督徒
大家要共同來努力
讓我們這個社會能夠更好
這是聖經的教導
所以保羅對帖撒羅尼迦的這些
這間教會的人
就在向他們強調
說我們一定要關懷我們的社會
基督徒不是門關著
唱詩歌 禱告
這樣而已
基督徒是要走出去
看到社會的問題時
我們就要來解決
所以你看基督教
其實做很多事情
我們有派很多老師進入學校
在當義工
一些媽媽進入學校當義工媽媽
去講故事
我們也有從事青少年的工作
就是去幫他們上一些課
然後去幫他們改作業
他們心裡的話說給老師聽
我們這些義工的老師
去輔導他們
我以前在宇宙光工作的時候
我們也有一個演出的團體
我們會去各學校演出
朝會嘛
學校在那個
都有聚會的時間
在演講的時間
我們有一個表演的團體
專門去到各學校
去演出 去表演
所以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做善事不一定要出錢
出力也是一種
將你的專業奉獻出來
這也是一種
所以我們基督教
很早就已經在做山地的巡迴醫療
就是去到這些偏鄉
去到這些偏僻的地方
這些醫療的團隊
直接
這些基督教醫院開車出去
主動去關懷他們
這是我們臺灣最可愛之處
有時候我們在說臺灣
你連檳榔攤都在做善事
你知道嗎
你向檳榔攤問路的時候
他們很好心告訴你
我覺得這也是一種
很快樂的社會氣氛
最主要是每一個人
心要有好的念頭
不要有壞的念頭
不要有貪的念頭
不要有狠
不要有怨恨
不要有嫉妒
這都是違背聖經的原則
如果我們整個社會
大家透過
我們互相扶持
互相幫忙
我們的社區
我們的家庭
我們的教會
能夠讓我們這個社會更好
我也很希望
我們臺灣的教會
與國外的教會
有更多合作
可以讓許多外國的資源來到臺灣
臺灣的資源去到外國
我們在美國的教會
臺灣人的教會
我們每年的暑假會回來臺灣
所以我們去到大林
去到屏東
去到一些偏僻的地方
去那個地方帶這些孩子
教他們英文
整星期
帶他們唱歌跳舞
用很活潑的方式
讓他們開始對英文產生好感
讓他們不覺得
英文是很困難的語言
所以我們用這種方式
慢慢慢慢帶領他們
帶領之後
學校也很高興
校長說不然這樣啦
我們的一些優秀的學生
家裡家境都不好
能否我們學校把他送去美國
我說當然很好啊
所以我們在國外的臺灣人教會
也希望幫助臺灣的社會能更好
所以劉三這幾年
為什麼去到美國
過去在紐西蘭
又去到美國
就是希望全世界的臺灣人教會
要團結 要合作
大家一起來關懷臺灣
讓臺灣我們這塊土地是
越來越好
所以去到美國這幾年
從美國的洛杉磯西岸
一直跑跑跑
跑到美國東岸
還有中部
不敢說跑透了
不過也跑很多地方
我的體會就是說
臺灣人很厲害
到處都有臺灣人的教會
所以我們這些教會
如果能夠合作
來關懷臺灣
我覺得
我們依然對未來
還充滿了盼望
好啦
我們今天節目時間就到這裡
下一集請繼續收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