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13:22、哥林多後書12:14,父母生前賜子女產業也是祝福之一;包括房貸頭期款、教育經費。遺產生前信託是子女之福,贈予對象或可考量公益單位,但要跟子女取得共識以免有紛爭。路加福音12:13-15,得到遺產時,應存感恩之心,且彼此祝福。
UE0525
芳燕 聽打
空中主日學
理財有道
遺產跟遺囑
陳志宏 牧師
-------------------------
各位弟兄姐妹 大家平安
我是陳志宏牧師
我們這一系列的課程是在討論
怎麼樣在財務的管理上
成為上帝忠心好管家的真理
今天是第十五集的課程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
「遺產跟遺囑」
上一集的信息我們最後提到
有關設立投資目標的時候
我們要設一個上限
到了投資理財的上限的時候
我們可以把我們原本收入當中
原本要用來作//投資跟儲蓄的金錢
轉作奉獻或其他的消費的用途
有一個上限可以幫助我們
避免成為守財奴//或貪得無厭的陷阱
我們在思考上限的問題
有一個問題//要一併來思考跟討論
就是有關留遺產給子女的問題
你說難道聖經當中
也教導有關遺產的問題嗎
當然
我們很熟悉的//路加福音的第15章
有關浪子的比喻
比喻一開始是這樣說的
小兒子就對父親說
父親
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
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
所以這個小兒子對父親
提出什麼樣的請求呢
他要求父親先把遺產
不等到父親去世
先把遺產分給他
所以我們今天要來查考
聖經當中有關//遺產跟遺囑的教導
我們要來先看兩段的經文
首先是在//箴言的十三章的第22節
它這樣說
------------------
箴言13:22
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
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
--------------------
這節經文提到
把遺產留給子孫的作法
而且給它很正面的評價
一個行為正直善良的人
會蒙上帝的眷顧跟悅納
所以他們會累積一些//足夠的財富
而這些財富//可以遺留給他們的子孫
這跟華人所說的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這樣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接下來我們要看
哥林多後書的十二章14節
使徒保羅說
---------------------------
哥林多後書12:14
如今
我打算第三次到你們那裡去
也必不累著你們
因我所求的是你們
不是你們的財物
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
父母該為兒女積財
----------------------------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
為了福音的緣故
他親手做工供應他自己的需要
他不接受哥林多教會的供應
他靠他的福音養身
但是即使是如此
還是有些哥林多教會的信徒
懷疑保羅//第三次前往哥林多教會的動機
是要得到一些經濟上的好處
所以保羅寫了這段話給他們
保羅是哥林多教會的屬靈父親
他教導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姐妹
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
父母該為兒女積財這個觀念
其實這個觀念
跟我們華人社會的//「養兒防老」的觀念
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
很多抱著傳統觀念的華人父母
把兒女當作自己的財產
認為自己辛苦養育兒女
投資了這麼多的精力
這麼多的金錢在兒女的身上
將來就要從兒女身上得著回報
將來經濟的供應是兒女的責任
可是聖經教導我們的觀念//是什麼呢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
我們父母是作上帝產業的管家
我們指望當得著供應的對象
其實是上帝 不是兒女
我們的上帝是我們的主
不是我們的兒女
如果我們要成為一個//忠心的管家
就要把上帝的產業照顧好
然後我們可以在//上帝的面前來交帳
至於我們所需用的
上帝會負責供應
父母可以給兒女祝福//有許多的方面
其中有一方面
就是留一些產業給他們
當然廣義的遺產
不一定要等到父母去世//才把產業給兒女
包括還沒去世的時候
就可以把一部分的產業//先給兒女
就好像路加福音十五章//那位父親一樣
他還活著
就把產業屬於//小兒子的那個部分
先給了他
我們現代一般人//平均壽命都很長
如果要等我們去世之後//才把產業給兒女
那麼得到最即時的幫助
應該可能是我們的孫子孫女
而兒女他們在最艱困的時候
最需要幫助的時機
可能都過去了
父母怎麼樣運用自己的產業//給兒女祝福呢
我們舉一些很簡單的例子
比如說今天在台北市
要擁有一個居住的房子
是非常不容易的
以我所居住的//台北市的文山區作例子
文山區已經算是
台北市房價相對不算高的地區
但是預售屋平均的售價
三十五萬 甚至四十五萬以上
中古屋的行情//至少也要二十萬以上
如果你要買一棟房子
你可能要工作十年 不吃不喝
才能夠買得到房子
如果你租房子
可能你薪水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都拿去付房租
如果兒女要買房子的時候
父母可以資助一筆頭期款
讓兒女的貸款的總金額//可以降低一些
這樣兒女每個月付的房貸壓力
不致於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這樣對兒女來說//是一種很大的祝福
另外還有一種//很多華人父母經常採取
用金錢祝福兒女的方法
就是支持兒女接受高等教育
跟深造進修的經費
有一段時間
我從台灣到新加坡去進修
那時候我爸爸//資助我不少的經費
所以我才能夠帶著全家
沒有後顧之憂一起去進修
而那一年半的進修
對我日後的事奉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在合適的時機
在一些對的用途
資助兒女一些金錢
對兒女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祝福
留一些產業給兒女//是一種祝福
但是要有智慧地留給兒女
才是真正的祝福
箴言二十章21節//這樣提醒我們
起初速得的產業
終久卻不為福
不是所有有錢人家的兒女//長大之後
都有好的發展
也不是繼承了大筆遺產的人
日後生活都過得很好
我們也看到很多很有錢的人
因著家業很多
他們的兒女就成為紈褲弟子
整日遊手好閒 不務正業
最後把家產敗光的也比比皆是
路加福音十五章的小兒子
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
路加福音15:13-14
過了不多幾日
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
都收拾起來
往遠方去了
在那裡任意放蕩 浪費資財
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
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
就窮苦起來
-----------------------
還有一個比把家產敗光//更可悲的事
就是如果兒女//因為有龐大的遺產
就引來一些酒肉朋友
或者謀利益的人
把他們帶入歧途
成為吃喝嫖賭之徒
那麼太多的產業//反而害了兒女
所以有智慧的把產業給兒女
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大的祝福
不然財富反而成為他們的網羅
帶給他們不幸
幾年前台灣有個//非常有名的人去世
他就是台塑集團的王永慶先生
那一陣子有很多新聞
有很多關於他的報導
其中有一些是關於
他怎麼樣培育他兒女的報導
報導當中提到
他的兒女有幾個//在美國求學的時候
生活是非常刻苦的
王永慶對學費 對生活費
都計算得十分精準
就像他管理企業一樣
總是量出為入
不讓兒女//有過分奢侈生活的可能
那個時候//王永慶跟他兒女聯絡
都是用最原始的寫信的方式
因為他覺得越洋電話太貴了
兒女還要寫信報告
他們怎麼樣花錢
花了哪些錢
甚至買一支牙刷
他們都要詳細地記載
王永慶像很多的華人父母一樣
他們把兒女送出國去留學
支持他們的學費 還有生活費
但是他支持他們的經費
支持得很有智慧
因為很有限
讓孩子從有限的經費當中
學會怎麼樣量入為出//管理金錢
所以王永慶的兒女們
表現出勤勞 精明幹練//跟堅毅的個性
給兒女好的訓練
遠比留給他們更多的遺產//更加的寶貴
給他們祝福更大
有關把產業留給兒女
可能有些時候
我們現代人越來越多時候//面對一種狀況
就是當父母去世之後
可能兒女還年幼的狀況
因為現代人普遍晚婚
年紀大的要懷孕//也不是那麼容易
所以父母跟孩子的年齡//有拉大的趨勢
當然有些時候是因為//罹患重大疾病
或遭遇一些意外事故
以致孩子還小父母就去世了
其實我們針對這樣的問題
我們還是可以採取一些措施
來保護 來幫助兒女
在加拉太書的第四章第1節
保羅有這樣的教導
-------------------------------
加拉太書4:1-2
我說那承受產業的
雖然是全業的主人
但為孩童的時候
卻與奴僕毫無分別
乃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
直等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
--------------------------------
使徒保羅在這個時候
用一個比喻來說明
上帝的應許跟律法之間的關係
這個比喻的本身
對我們怎麼樣有智慧的//把產業留給兒女
他有個很好的提醒
當時在羅馬帝國
有這樣的法律跟作法
父親的產業當然由誰繼承
由兒女繼承對不對
但是當兒女還小的時候
智慧不夠成熟//人生歷閱不充足的階段
父親會安排師父或是管家//在家裡面
用我們今天的話說
可能是監護人或者是受託者
來協助管理產業
直到孩子長大成人//到父親所定的年齡
這個財產的管理權
才會移交到兒女的手中
而且通常父親還健在的時候
就已經安排好//這樣的監護人或者是受託者
對我們現代來說
我們會覺得//可能沒有這麼多財產
何必多此一舉呢
為什麼要做這樣相關的安排呢
其實不見得
因為現代人多半有保險的習慣
而且通常不只擁有一張保單
還有現在的退休給付
也紛紛改為年金制
如果你去世的時候所領的錢
還不到當初投入的保險金
沒有領完的部分//也都是由家屬來繼承
所以不要小看這些錢
加起來有些時候//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所以子女如果不懂得理財
又沒有事先安排可信靠的人
來協助他們規劃
這些遺產對他們是福是禍
有些時候就不得而知
*********************1,06\\\'19\\\"-08\\\'50\\\"請刪
當我們提到生前信託的時候
其實我們已經跨入一個領域
叫作遺囑的領域
如果我們可以在我們的生前//就立好遺囑
這對我們的子女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祝福
我們要看一下
列王紀下二十章第1節
------------------------
列王紀下20:1
那時
希西家病得要死
亞摩斯的兒子
先知以賽亞去見他
對他說
耶和華如此說
你當留遺命與你的家
因為你必死 不能活了
-------------------------
對一個君王來說
有個清楚的遺囑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這關乎到王位繼承的問題
處理不好會引起骨肉相殘
甚至國家動盪不安
中國歷史上康熙皇帝的遺囑
到底是怎麼寫的呢
這個是清朝的三大懸案之一
現今社會上發生很多//遺產的紛爭
起因就是因為//沒有生前立下遺囑
沒有遺囑會帶來一些//慘痛的後果
在台灣一個最有名的例子
就是台灣青果大王
陳查某的遺產的爭奪戰
陳查某擁有非常龐大的財產
但是他下面的各房子孫眾多
所以他去世之後
因為他沒有立遺囑
所以子孫對遺產的分配
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遲遲沒有辦法解決
擺不平的情況之下
陳查某死了很多年
他的棺木跟他的遺體
還一直停放在他家中的祠堂
沒有辦法下葬
沒有辦法入土為安
而且他很多的子孫為了財產
鬧上法庭打官司
後來經過媒體的報導
跟一位跟他們有姻親關係的//政治人物的介入
才勉強下葬
不過很可悲的是
即使他遺體下葬了
家族成員沒有停止紛爭
而且繼續在法庭上互相攻擊
為了遺產爭得你死我活
連承辦的法官看了都搖頭
所以我們如果懂得先預立遺囑
其實可以避免兒女//將來有些紛爭
預立遺囑其實有很多的內容
其實我們今天//因為時間上的關係
只能談到遺產的部分
先問一個問題
所有的遺產都要留給兒女嗎
其實答案是不一定
特別是遺產越多的時候
我們需要越加地謹慎
因為有智慧地處理遺產
才能夠成為子孫的祝福
而不會帶給他們災禍
美國的鋼鐵大王卡耐基
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他說 腰纏萬貫而死去的人//是一種恥辱
所以他生前
就把他自己95%的財富
捐於公益事業使用
跟他同年代的這些有錢人
譬如說像洛克斐勒
像福特 像史丹佛
他們也紛紛跟進
所以今天歐美有很多的有錢人
他們已經把回饋社會//協助窮人
當作一種義務
跟對他自己的道德的要求
全世界很多//富豪排行榜上的一些人
同時他們也是全世界//大慈善家的排行榜上
也佔有一席之地
排名第一的大慈善家是誰呢
就是我們以前提過的
股神之稱的華倫巴菲特
在2006年的6月
他在紐約的公共圖書館
他簽署的一個捐款意向同意書
他把85%的財產//捐給五個慈善機構
用來推動保健 扶貧 教育
跟普及資訊科技//這些公益的事業
巴菲特捐款總數到達//三百七十五億美元
曾經名列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茲
他在大慈善家的排行榜//僅次於巴菲特
他跟他的妻子
透過他父親的名義//跟他名下的基金會
捐出的錢也接近三百億美元
大企業家捐贈慈善事業的風氣
也開始吹向我們的華人社會
台灣鴻海集團的老闆郭台銘
曾經捐了新台幣一百億給台大
要蓋一個癌症的醫療中心
他又捐了五十億
給他自己創辦的永齡基金會
要跟台大針對//高科技的醫療設備
幹細胞移植//預防醫學跟醫學工程
這四個項目
進行合作的計畫
********************1,13\\\'17-1,13\\\'58\\\"請刪
或許大家會覺得
剛才所舉的幾個例子
跟我們自己的關係//非常遙遠對不對
我又不是企業家
我又沒有什麼財產可捐
接下來我要舉一些//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作法
在教會的歷史當中
小亞細亞的教會//跟敘利亞的教會
他們有一個普遍的習慣
就是把他們的遺產
三分之一固定捐給教會
另外早期西方教會的基督徒
他們有另外一種作法
他們通常會把教會//當作另外一個子女
如果他們家裡面有五個孩子
他們的遺產就會分成六份
其中一份
分別為聖歸給上帝使用
這樣的習慣
至今有一些歐美的基督徒
他們仍舊保留
幾年前我們有位
美國福音信義會的同工//到台灣的時候
他對我們有些分享
他就提到
在他的預先立好的遺囑裡面
他有兩個孩子
所以他把他的遺產//分成三個部分
每份三分之一
兩個孩子各得三分之一
另外的三分之一
他就奉獻給//美國福音信義會的信託基金
作為宣教還有社會服務之用
親愛的弟兄姐妹
如果你覺得教會歷史上
這種分一份遺產給教會的方式
是你願意採取的
那我要提醒
你要留意一個很重要的動作
就是什麼呢
要事先跟你的兒女好好地溝通
取得他們的共識
免得到時候
他們要執行你的遺囑的時候
發現有這方面的內容
他們覺得//教會要跟他們爭奪財產
到時候就會讓原本是一件美事
就變成一個很大的麻煩
造成他們跟教會之間的不愉快
所以一定要記得跟兒女來溝通
那當然捐贈的對象//也不一定是教會
有很多的福音機構//公益事業團體
都是可以考慮的範圍
例如在民國八十二年
有一個衛理女中的校友
她去世之後
家人就照她的願望
把四十萬的南亞的股票
當時差不多價值兩千多萬
捐給她的母校衛理女中
每年的孳息
學校用這個孳息做三件事情
第一個是要頒發獎學金//給五名學生
第二個
每年要從美國聘請//一個英語教育的專家
到她們學校來擔任講座
加強學生的英語教學
第三個
就是要用這些孳息
去舉辦一些高水準的藝文活動
其實我們可以針對//我們有負擔的事情
我們可以指定那些遺產的使用
大家不要小看這些遺產的奉獻
很多時候一些有價值
日後產生很大影響力的工作
就是從這些遺產的捐贈開始的
1901年的10月9號
有位英國的富翁//叫作阿辛頓去世之後
他的遺囑吩咐
要把他的遺產的十分之五
捐給浸信傳道會
十分之四捐給倫敦傳道會
然後剩下十分之一//留給他自己的親人
不過阿辛頓的遺產的捐贈//他有兩個條件
哪兩個條件
第一個
這些遺產要用在開拓性的事工
而不是維持性的事工
也就是說你要做新的工作
你才可以動用這些錢
第二個
必須要在二十五年之內
就把這些所有的遺產用掉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規定
也因為這樣的規定
以浸信傳道會為例
他們在印度 他們在剛果
他們在薩爾瓦多 他們在中國
很多地方的宣教工場
他們就因此開拓了很多//新的工作
因為必須新的工作//才能用這筆錢
最明顯的
他們蓋了很多新的醫院 學校
山東齊魯大學的醫學院
就是得到這筆遺產的資助
蓋了一個新的校園
據倫敦傳道會//他們在大陸的事工
也因為這個遺產有很多的突破
因為當庚子事變之後
整個的宣教情勢//突然變得非常有利
這個遺產來得剛剛好是時候
讓很多期盼已久的宣教計畫
得到經費的支持就可以實現
譬如在漢口倫敦會的//楊格非牧師
他很希望可以到湖南//去開始一些新的工作
可是過去沒有經費
可是現在有這筆經費
他就加快腳步
派遣更多的同工
進入到湖南省去開拓福音工作
中國的內地會
他們在購置上海總部的時候
也是由一筆遺產所促成的
1886年
戴德生看中了虹口的一塊地
非常適合興建總部
當時的地價要兩千五百英鎊
而且必須在//很短的時間作出決定
戴德生為了這個需要
開了一個禱告會
跟同工一起禱告//尋求上帝的旨意
禱告的時候
剛好有一個青年叫作榮晃熙
他八天之前//才剛剛從英國來到上海
雖然還沒有加入內地會
但是他暫時住在
內地會租來的總部學中文
他在幾年前
剛好承受了他叔叔的一筆遺產
那筆遺產有八萬的英鎊
現在得知內地會需要那塊地皮
他心裡面受感動
他禱告會之後他就告訴戴德生
他願意奉獻這筆錢
不過要求不要公布他的姓名
之後這個蘇格蘭的年輕人
又奉獻出三座大樓的建築費用
所以讓內地會在中國
擁有一個寬敞 幽靜 舒適的總部
而內地會正是把福音//傳入中國的
一個非常重要的宣教團體
很多的宣教士//都是從遺產的祝福開始的
不過最後//我要跟大家讀一段經文
今天大部分的經文//是對父母說的
這段經文是對遺產繼承人說的
------------------
路加福音12:13-15
眾人中有一個人對耶穌說
夫子
請你吩咐我的兄長
和我分開家業
耶穌說 你這個人
誰立我作你們斷事的官
給你們分家業呢
於是對眾人說
你們要謹慎自守
免去一切的貪心
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
雖然說聖經鼓勵父母//為兒女積財
但是不代表兒女領受這些財富
是理所當然的
也不要為了這個財富
跟弟兄姐妹斤斤計較//避免反目成仇
所以主耶穌面對//請祂主持公道的人
協助他們弟兄公平分財產
祂有什麼反應呢
耶穌沒有接受他們的邀請//去主持公道
反而耶穌一針見血地警戒他們
要免去一切的貪心
不要彼此互相爭奪
所以當我們有遺產的時候
我們要存一個感恩的心
而且我們用來彼此祝福
我們一同低頭
我們在上帝的面前來禱告
親愛的天父上帝我們感謝你
因為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我們手中的產業
也是蒙你賜福而有的
我們再一次把這一切//都奉獻給你
求你也幫助我們知道
怎麼樣分配這些
你託付給我們管理的產業
讓我也可以//有智慧地分配給兒女
也分別一部分
用在傳福音 建立教會
以及社會公益的事業上
也求主教導我們
怎麼樣事先立好遺囑
好讓我的兒女將來不會因為
遺產的問題發生衝突
也讓我所關心的一些問題
因著我捐助一部分的遺產
可以有所改善
讓更多人可以得到祝福
願主幫助我知道
怎麼樣把財寶積攢在天上
好讓這有限 會毀壞的金錢
可以發揮永恆的價值
我這樣的禱告
是奉靠耶穌基督的聖名求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