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源:
1 2

90秒學會情緒管理 在爆炸前給自己一條退路

熱門話題 / 高怡平 / 柳子駿、黃國倫、林道遠、靜香、孟慶而

「情緒管理是什麼?」「如何快速找到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在高壓競速的生活節奏中,EQ 不再只是心理學名詞,而是掌握自我、維繫關係的關鍵力。本篇詳解 5 大情緒管理方法,並結合實戰練習,讓你在 90 秒內實際運用,提升情緒管理 EQ,拒絕一觸即發的焦躁!

影片上架日期: 2025年7月29日

 

延伸閱讀

文章發佈日期:2025-07-28/文章最後更新日期:2025-07-29

一、情緒管理的定義


(一)情緒管理是什麼

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喜、怒、哀、樂、擔心、害怕、煩惱和嫉妒等都可納入情緒的一環。情緒是由外界的刺激而來,曾有研究發現人一天中有超過6,000個念頭自腦中一閃而過,足以展現情緒對個體生活的重要性,好的情緒管理對於職場和生活更有正面效益。情緒管理,簡單來說就是覺察、理解並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反應。它不代表壓抑情緒,而是讓我們能用更健康的方式去面對情緒,像是生氣、悲傷、焦慮、壓力等,而不被它們綁架。


(二)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若沒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容易:在衝動下說錯話、做錯事,將情緒發洩在最親近的人身上,因為長期壓抑導致身心失衡,相反地,擁有良好情緒管理的人,能更冷靜處理衝突、做出理性的選擇,也更能維持身心健康與人際關係的穩定。


(三)誰掌管你的情緒

情緒是人類對外界事物的自然反應,幫助我們應對環境中的挑戰和變化。情緒並非隨意產生,而是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和適應機制。大腦中「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負責處理情緒、記憶以及生理反應。 其中,「杏仁核」是最關鍵的結構之一。它負責快速處理情緒反應,尤其是對恐懼、焦慮或憤怒的感覺。這些情緒能使我們做出反應,如:逃避危險或尋求幫助,這是情緒的自我保護作用。

 

二、做好情緒管理 提升EQ


(一)情緒管理是EQ嗎?


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提出的情緒智商(EQ)概念。「情緒管理」是EQ(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為什麼現代人需要追求「身心靈健康」?在資訊爆炸、高壓競爭的時代,許多人面臨:

A. 認識自己的情緒(Self-awareness):知道自己在什麼情境下會有什麼情緒反應。

B. 管理自己的情緒(Self-regulation / Emotion management):這就是我們說的「情緒管理」,例如生氣時不亂發脾氣、緊張時學會自我安撫。

C. 激勵自己(Self-motivation):在困難或挫折中仍能維持動力。

D. 同理他人情緒(Empathy):能感受到別人的情緒,理解對方的感受。

E. 良好的人際關係管理(Social skills):包括溝通、合作、衝突解決等。


所以「情緒管理」是EQ裡的一個核心技能,就像EQ是一棵大樹,情緒管理是其中一根主幹。


(二)你有情緒管理障礙嗎?


指的是一個人在面對情緒時,無法有效識別、理解、表達或調節自己的情緒反應。這類障礙可能會影響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壓力處理以及整體心理健康。以下是常見的幾種情緒管理障礙:

A. 情緒認知困難(Alexithymia):很難辨識自己的情緒或將情緒與身體感受區分開來。常說不出「我現在感覺什麼」,只覺得不舒服或煩躁。

B. 情緒爆發(Emotional Outbursts):面對壓力或衝突時容易暴怒、歇斯底里或情緒崩潰。小事也可能引起過度情緒反應(過度反應)。

C. 情緒壓抑(Emotional Suppression):習慣把情緒壓下來不表達,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身心疾病或關係疏離。常見於從小被教導「不能生氣」、「哭是軟弱的表現」的人。

D. 情緒逃避(Emotional Avoidance):害怕面對負面情緒,用工作、飲食、滑手機、酗酒等方式分心或逃避。看起來「樂觀」,但實際上在壓抑情緒。

E. 情緒混淆與衝突(Mixed Emotions):同時感到高興又內疚、愛又恨,卻無法理解或處理這種矛盾的感受。容易產生內在拉扯與不安。

F. 情緒依賴(Emotional Dependence):無法自我調節情緒,過度依賴他人來安撫或肯定自己。例如,一旦被忽略或拒絕就感到強烈不安或沮喪。

G. 過度自責或羞恥感(Excessive Guilt/Shame):小錯也會內疚不已,經常批評自己,導致情緒難以穩定。和低自尊與完美主義有關。

 

三、現代人必學情緒管理方法


練習情緒管理,就是在照顧你的內在。情緒不會永遠平靜,但你可以學會在風暴中安然站立。情緒管理不是讓你變得「冷靜無情」,而是幫你成為更柔軟、更清醒的自己。每一次情緒的翻騰,都是認識自己的機會。


(一)STEP-1 覺察


你知道自己正在「生氣」嗎?還是只是「煩躁」?很多人不是沒情緒,而是沒意識到自己有情緒。情緒覺察是管理的第一步。你可以嘗試:

A. 用一句話形容自己的情緒

B. 為情緒命名(例如:焦慮、失落、挫敗、羞愧)。

C. 練習記情緒日記,觀察高峰與觸發點


(二)STEP-2 學習表達

A. 先離開現場,暫停衝突:走出房間、去洗手間、到陽台透氣。情緒高漲時,大腦會進入「戰或逃」反應,理智會暫時離線,所以先讓自己「遠離刺激源」。

B. 深呼吸10秒法:吸氣 4 秒、憋氣 2 秒、吐氣 4 秒,重複3次。呼吸可以啟動副交感神經,幫助情緒降溫。

C. 用身體幫忙排解情緒:快走、握拳又放鬆、抱抱自己或用雙手搓臉。身體釋放壓力,能讓心情慢慢回穩。


(三)STEP-3 合理抒發情緒


你不需要壓抑情緒,但可以用「不攻擊人」的方式表達出來。表達情緒的三步驟:

A. 描述客觀事實:避免主觀評價,僅陳述具體行為。例如:「當我在工作時,你一直來跟我說話。」、「我現在有點情緒,我想先冷靜一下。」、「我們可以等我冷靜一點再談嗎?」、「我怕我現在講話會傷人,先讓我靜一靜。」

B. 表達感受:使用「我」開頭的訊息表達方式…明確傳達情緒。例如:「我覺得被打斷有點生氣,但我知道你可能有事想分享。」、「我真的覺得很受傷,不太知道該怎麼說才好。」、「我現在心裡很煩亂,我需要一點時間整理。」、「我不是不想解決,而是現在腦袋一片混亂。」

C. 提出需求:具體說明期望的行為。例如:「能否等我完成這項工作後再討論?」、「我可以接受討論,但不要用這種語氣。」、「我願意聽,但請讓我把話說完。」、「我不想吵架,我想好好處理這件事。」


當然,玩遊戲、念書、運動、冥想又或是放空,只要能把負面情緒排解掉,都是好的抒發管道。


(四)STEP-4 同理別人的感受:不是附和,而是感受對方的感受


它不是要你「贊同對方」,也不是要你「同情」對方,而是「理解他當下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感覺」「我感受到你的難受」。

A. 該怎麼做?先聽出對方的情緒:「你是不是有點委屈?我聽得出來你今天真的很不容易。」

B. 不急著評論或解決問題:有時候對方只是想被理解,而不是馬上聽建議。

C. 換位思考,感受他的立場


(五)STEP-5 尋求支持


很多人以為情緒管理就是「我應該要很堅強」、「不可以讓別人看到我情緒崩潰」,但其實真正穩定情緒的人,反而更懂得適時開口,說:「我需要幫忙。」


在面對情緒困境時,支持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它可以是:

A. 願意聆聽、不急著評論的朋友

B. 能一起討論、陪你梳理感受的家人

C. 專業的心理諮商師、輔導老師

D. 或是一個安全不被評價的信仰社群/小組/聚會空間


有時候,一句「我好像快撐不住了」就是你情緒轉化的起點。情緒管理,不等於壓力內化,而是懂得「我現在需要人陪我走這段」的智慧。

 

四、做好情緒管理,GOOD TV 陪你走出情緒風暴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快爆炸的時候。工作壓力、家庭紛擾、人際摩擦……那些情緒突然湧上來的瞬間,要不傷人又不委屈自己,真的不容易。

但你知道嗎?只要給自己90秒——一個深呼吸、一個換位思考的練習,也許你就能在爆炸前,找到另一種說話的方式、另一種處理的角度。

情緒管理不是一種完美,而是一種日常裡慢慢學會的智慧。而我們相信,這份智慧,是可以透過陪伴與理解慢慢建立起來的。

《家庭八點檔 轉轉發現愛》希望陪你一起聊聊生活裡的情緒小劇場!也許是夫妻間的摩擦、親子間的衝突,或是你對自己壓力的無聲掙扎。我們邀請來賓、藝人和專家一起來聊、一起練習,在關係中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

如果你正在練習不讓情緒先說話,學習用信仰、愛與希望,打造幸福的身心靈。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