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文章發佈日期:2025-08-13/文章最後更新日期:2025-08-14
目錄
- 前言 — 為何大衛被迫踏上逃亡路?(背景與抉擇)
- 1. 拉瑪(Ramah)—避風的屬靈聆聽處,也是信靠呼召的起點(撒母耳記上 19:18–19)
- 2. 亞杜蘭(Adullam)—洞穴裡的同路人與共同體:領袖播種的轉捩點(撒母耳記上 22:1–2)
- 3. 摩押地(Moab)— 時刻不忘神託付守護家人的責任,實踐親情的倚靠(撒母耳記上 22:3–4)
- 4. 隱基底(En-gedi)—敬畏神的品格,學習以德報怨(撒母耳記上 23:29;24:1–4)
- 5. 希伯崙(Hebron)—漸入佳境甚至達到成就的同時,仍願意謙卑跟隨神(撒母耳記下 2:1–4)
- 再回到你的路上:從「曾經的被迫逃亡」到「看見更強大的自己」
前言 — 為何大衛被迫踏上逃亡路?(背景與抉擇)
大衛原本是牧羊少年,被先知撒母耳膏立作以色列的未來王。因在對抗非利士人之役中得勝與拿下人民心,掃羅對他的忌妒與恐懼逐漸深化。掃羅幾次試圖除掉大衛,使大衛從被寵到被「追殺」,不得不做出逃亡的抉擇。
透過聖經記載,選出拉瑪、亞杜蘭、摩押地、隱基底、希伯崙五處大衛重要逃亡地點,從歷史與經文檢視每處的靈性意義,並把「被追殺與逃亡」的經歷,轉化為信靠、親情、共同體與得勝的生命功課─當流亡結束,「希伯崙計劃」開始。
大衛的逃亡並非盲目流竄,而是在屬靈導引、家人安置、群體依附與對敵人的品格抉擇中,慢慢走出一條成長之路—這條路,也可視為神為他預備、最終引領他進入「希伯崙計劃」的過程。
你是否也經歷過…面對眼前的掙扎或茫然而被迫逃亡?現在,跟隨大衛逃亡的地點,重新踏上旅程,看見更強大、更真實的自己!
【更多《撒母耳記》延伸觀看】新舊約縱覽-撒母耳記 │ 大衛鮑森(David Pawson)
1. 拉瑪(Ramah)—避風的屬靈聆聽處,也是信靠呼召的起點(撒母耳記上 19:18–19)
你並不孤單
面對害怕的事物,彷彿踏入了一個猶豫不決的流亡之地!第一步常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找一位能說真話、能代禱並指路的屬靈長輩或屬靈同伴。尋求屬靈遮蓋與屬靈聲音,能把逃亡的混亂變成分辨與方向的開始。
歷史/經文要點
當掃羅追逼大衛時,大衛曾跑到撒母耳所在的拉瑪(或稱拿伊俄斯),並與先知群一同聚集。
靈性意涵
拉瑪是大衛逃亡早期的靈命補給站—不是靠自己,而是尋求先知撒母耳,尋求屬靈長輩與屬靈同伴(肢體)的幫助。
【關於「拉瑪」的延伸觀看】
2. 亞杜蘭(Adullam)—洞穴裡的同路人與共同體:領袖播種的轉捩點(撒母耳記上 22:1–2)
關懷,會喚起洞察的能力
當你處於缺乏、失敗或逃避時,可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鄰舍—有傷痕、也有需要。不要只顧自己逃命,也留心別人的需求;在協助與被協助中,共同體的力量能把孤立的逃亡變成互補與訓練的場域。
歷史/經文要點
大衛逃到亞杜蘭洞,當時有他的家人來到那裡,且有約四百名不滿、破碎或有難的人加入他。
靈性意涵
洞穴成了邊緣人聚集的共同體,顯示在「流亡之地」中,鄰舍(陌生人)往往建立起屬靈或社群的連結與互助。
【關於「亞杜蘭」的延伸觀看】
3. 摩押地(Moab)— 時刻不忘神託付守護家人的責任,實踐親情的倚靠(撒母耳記上 22:3–4)
展現顧念神託付的責任
遭遇迫害或人生低谷,不代表可以放棄對親人的責任。相反,智慧的安置(尋求盟友、信任的人或有資源的保護處)是信靠神的具體表現:信靠不是放棄,而是負責任地安排保護的途徑。
歷史/經文要點
為了家人的安全,大衛把年邁的父母託付給摩押王,把家人安置在死海東岸的摩押地。
靈性意涵
即使在逃亡中,大衛仍記得家庭責任,並以智慧的方式為家人尋找保護。
【關於「摩押地」的延伸觀看】
4. 隱基底(En-gedi)—敬畏神的品格,學習以德報怨(撒母耳記上 23:29;24:1–4)
堅持信念的決心
面對「仇敵」或遭受不公的當下,最有力量的反擊常不是報復,而是以德報怨、以神的敬畏限制自己的權柄。這種選擇並不是軟弱,反而為未來的領導與服事保全了純淨與正直。
歷史/經文要點
大衛在隱基底的岩洞中有機會殺死追趕他的掃羅,但他割下掃羅衣襟的一角後選擇饒恕並尊重膏立的君王。
靈性意涵
隱基底是大衛品格的試金石:在能以暴制暴的時刻,仍以敬畏神為先,選擇不殺戮而以憐憫回應仇敵。
【關於「隱基底」的延伸觀看】
5. 希伯崙(Hebron)—漸入佳境甚至達到成就的同時,仍願意謙卑跟隨神(撒母耳記下 2:1–4)
放下自己,順服神的帶領
你的過去傷痕、你的流亡故事,不是終點,而是成為資歷與憐憫之源。當得著位置與影響力時,就表示重要的時刻來臨了,記得仍謙卑跟隨神,把曾經的逃亡經歷化為同理與服事的力量;良好的領導從被鍛造的謙卑開始。
歷史/經文要點
大衛在逃亡與試煉之後,被以色列南部的猶大支派在希伯崙膏立為王,這象徵從幽暗走向職事的轉折。
靈性意涵
希伯崙是神計劃初現的地方—過去的逃亡被上帝編進祂要成就的道路裡,這可以視為「希伯崙計劃」在個人生命中的實際啟動。
【關於「希伯崙」的延伸觀看】
再回到你的路上:從「曾經的被迫逃亡」到「看見更強大的自己」
大衛的一段路,是一條從被追殺、被迫逃亡到最終被膏立、承擔職事的路。拉瑪教我們尋找屬靈的聲音;亞杜蘭教我們在共同體中互補;摩押地提醒我們對家人的責任;隱基底顯示敬畏神的品格超越復仇;希伯崙則是神把過去編入未來、把傷痕變為使命的起點。
如果你曾在流亡之地掙扎、被追殺般的壓力逼得逃離,不必羞愧…這些經歷可以是神為你預備的鍛鍊。現在,一同效法大衛—征服恐懼,重新踏上旅程,讓過去的逃亡成為「希伯崙計劃」的一部分:信靠、關懷、試煉到得勝,最終看見一個被磨練、被差遣、更強大的自己。
【效法大衛「征服恐懼」延伸觀看】當我深陷恐懼泥沼中 │ 萬力豪
參考資料:
聖光聖經地理 Holy Light Bible Geography/大衛逃避掃羅追殺 David fled from Saul
https://biblegeography.holylight.org.tw/index/condensedbible_map_detail?m_id=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