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聖城
光復聖城:耶路撒冷爭奪戰 IN OUR HANDS 本台以色列特派記者 郭淑鳳 特稿 「猶太人的命運今天就在你們手中。如果這一役贏了,從此海闊天空;但若不幸失敗,我們就沒救了。」 (1967年參謀總長拉賓在開戰當天對第55空降旅的談話) 1967年以色列發動的六日戰爭,被稱為教科書中以寡擊眾的成功案例。在六天的時間裡,以色列憑藉30萬不到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大敗埃及、約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50萬聯軍。這場戰爭讓以色列的領土足足擴張了三倍,包括戈蘭高地、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兩千年來一直在外族手中的猶太教聖地──西牆和聖殿山,也重新回到猶太人手中。 「光復聖城:耶路撒冷爭奪戰」是CBN美國基督徒廣播網在2017年推出的劇情紀錄片,當時正值六日戰爭結束50周年紀念。全片以當時攻進耶路撒冷舊城的第55空降旅老兵訪談為主軸,穿插戰事發展的模擬場景,與史學家的背景解說,讓觀眾了解六日戰爭當時詭譎凶險的中東局勢,以及這場戰爭對猶太人為何如此重要。 英文片名In Our Hands出自第55旅旅長末底改.固爾 (影片中使用他的暱稱,譯為墨塔) 以希伯來語透過軍方無線電作出的宣告:「聖殿山在我們手中了,我重複,聖殿山在我們手中了。」這句話當時震撼了無數守著收音機的以色列百姓,直到如今,聖殿山的領土爭議,始終是以色列和穆斯林國家關係緊張的一大根源。 以色列與中東國家的關係 1917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廣大領土被英法等國瓜分,之後,哈里發制度被廢除,伊斯蘭世界失去了大一統的政治實體和政教合一的領袖。這些脫離土耳其的地區後來分別獨立建國,成為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和以色列。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以三二決同意以色列建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隔天,數個阿拉伯國家聯合出兵攻打以色列,因為對中東國家而言,以色列建國意義上等於伊斯蘭世界遭異教徒入侵。這場戰爭在將近十個月的打打停停之後,猶太人得到更多土地,埃及和外約旦(1949年改名為約旦)先後與以色列簽訂停火協議,埃及佔領了加薩走廊,外約旦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舊城中的猶太人被約旦人驅逐,19年之久,猶太人只能遙望舊城內的西牆和聖殿山,無法靠近。 1967年六日戰爭前夕,埃及總統納瑟以阿拉伯世界領導人的姿態頻頻向以色列出招,他趕走了西奈半島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發兵向以色列推進,還封鎖了以色列進出亞洲必經的蒂朗海峽;於此同時,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的領導人也放話要消滅以色列。 對猶太人而言,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以色列藉此戰役向周邊國家展現出他們求生存的決心和軍事實力,也收復了猶太教在耶路撒冷舊城內的聖地。自從耶路撒冷在主前586年落入巴比倫人之手之後,只在主前1到2世紀被猶太人統治了103年,相隔兩千年之後,耶路撒冷再一次回到猶太人手中,作為以色列國的首都,因此六日戰爭對耶路撒冷和猶太人歷史,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以色列即將在4月19日歡慶獨立建國70年,盼望透過這部影片,讓觀眾對於這個與末世預言息息相關的國家和它的歷史,有更多更深入的認識。 耶路撒冷暨以色列大事紀 主前約1004年 大衛王打敗耶布斯人,佔領耶路撒冷,在此建都 主前約959年 所羅門建成第一聖殿 主前約586年 第一聖殿和耶路撒冷被毀,猶太人被趕散 主前約516年,第二聖殿建成 主前140到37年 耶路撒冷為哈斯蒙尼王朝(猶太政權)的首都 主後70年 羅馬將軍提多攻破耶路撒冷城,第二聖殿被毀 1897年8月 召開第一屆錫安主義大會,推動猶太人建國 1917年10月底 英國內閣決議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安家 11月初,英國外長發表貝爾福宣言 12月初,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撤出耶路撒冷,英軍取得統治權 1920年7月 英國在巴勒斯坦成立託管政府 1947年11月 聯合國決議讓以色列建國 1948年5月14日 英國撤出,以色列宣布建國 5月15日 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稱:獨立戰爭)開始,耶路撒冷舊城被約旦佔領,加薩走廊被埃及佔領 1956年 第二次中東戰爭(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 1967年6月5~10日 第三次中東戰爭(即六日戰爭),以色列奪回耶路撒冷舊城、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