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未曾應許
屬靈名言:哦主耶穌,我的心向著寶座,何等喜樂來唱祢的讚美,因著蒙福,我敬拜我也述說,承認唯有祢真是配得。 --H. D’A. Champney 選自聖詩【主 祢真是配】 歌曲1:救主在呼喚\台北YMCA聖樂合唱團 聽賞析: 基督徒會遭逢意外、基督徒也難免經歷苦難和試煉,但上帝卻應許我們在風雨之中,有恩典、有能力和盼望。詩歌《神未曾應許》,是作者傅安妮(Annie Johnson Flint, 1866-1932)坎坷一生的真實寫照。傅安妮三歲時母親過世,被寄養家庭苛待,後來經過鄰居告發後,被傅氏夫婦領養。安妮在八歲時信主,九歲時開始寫詩,也作曲和演奏鋼琴。二十歲時,安妮的養父母雙雙過世,不久她因為關節炎發作而不能教書,從此便陷入貧病交迫、無人照顧的困境。以後的四十年,安妮一直生活在肉身的痛苦和折騰中,她的肢體變形,手指關節毀損,但她仍然咬著牙握筆,在打字機上打下這些詩句。 安妮的基督徒朋友勸她憑信心求神醫治。經過專心的讀經和禱告後,安妮做出了發人深省的結論,她說:「神可以醫治,但祂對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旨意,而神要以她的軟弱來榮耀祂,並確信神的恩典是夠用的。」因此,她選擇順服。 這首詩有三個曲調的版本,比較常用的,是任英(William M.Runyan, 1870-1957)的曲調。任英是慕迪聖經學院的音樂教師,也是牧師。任英所作的曲,其中最有名的是《祢信實何廣大》(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另一個曲調的作者是史亞瑟(Alfred B. Smith),他有豐厚的音樂與聖經背景,還曾經擔任葛理翰佈道團的第一位領唱。但對大部分的香港和東南亞的基督徒來說,這首詩最常用的曲調是楊伯倫所創作的版本,楊伯倫因為創作這首曲子,而廣受讚賞,也因此而開始了他業餘寫作聖詩的生涯。 歌曲2:神未曾應許\撒種團 金句: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羅馬書14:7~8) 歌曲3:都歸耶穌\徐升晴、林興微